《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其十六》

时间: 2024-09-19 21:17:28

打贼贼恐怖,看客客喜欢。

亦有客是贼,切莫受伊谩。

乐哉贫儿家,无事役心肝。

既无贼可打,岂有客须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王安石的《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其十六》:

打贼贼恐怖,看客客喜欢。
亦有客是贼,切莫受伊谩。
乐哉贫儿家,无事役心肝。
既无贼可打,岂有客须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贼的恐惧和看客的好奇。虽然有些客人可能是贼,大家要小心他们的谎言。贫穷的孩子们乐在其中,不用为生计而烦恼。既然没有贼可打,何必再去看客人呢?

注释:

  • 打贼:捉拿盗贼。
  • 恐怖:令人害怕的状态。
  • 看客:旁观者。
  • :谩骂、欺骗。
  • 乐哉:快乐的样子。
  • 役心肝:为生活奔波而操心。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而是通过“打贼”和“看客”这两个意象,反映了社会中人们对犯罪和旁观现象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改革家。他是“熙宁变法”的主要推动者,作品涵盖诗、文、词、赋等多个领域,风格多样,注重现实主义,关心社会民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王安石对社会现象深思熟虑之际,反映了他对社会治安和人际关系的关注,尤其是在动荡时期人们的生存状态。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与鲜明的意象,展现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打贼贼恐怖”的开头直接引入了主题,揭示了人们对盗贼的恐惧心理,而“看客客喜欢”则反映了旁观者的心态,似乎对暴力和冲突有一种无所畏惧的好奇。诗中提到“亦有客是贼”,警示人们在看客和贼之间的界限并不明确,暗示了社会中潜藏的危险。

“乐哉贫儿家,无事役心肝”,这句则转向了对贫穷儿童的同情,他们在社会动荡中似乎更能找到内心的宁静,体现了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既无贼可打,岂有客须看”更是道出了诗人的无奈和思考:既然没有贼可打,那么看客又有何意义?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揭示了人们在复杂社会中的心理状态,反映了王安石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打贼贼恐怖:直面社会黑暗,表达了对盗贼的恐惧。
  2. 看客客喜欢:旁观者的冷漠与好奇心。
  3. 亦有客是贼:警示人们要小心,旁观者中可能隐藏着危险。
  4. 切莫受伊谩:告诫不要轻信他人的谎言。
  5. 乐哉贫儿家:转向贫困儿童,展现他们的宁静。
  6. 无事役心肝:表明他们不为生计所苦。
  7. 既无贼可打:强调社会治安的状况。
  8. 岂有客须看:质疑旁观者的存在价值。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打贼贼恐怖,看客客喜欢”,体现了诗歌的韵律美。
  • 反问:最后一句的反问式,增强了诗的深度和思考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社会治安的担忧,揭示了旁观者的无所作为与社会的不安,表达了王安石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与批判。

意象分析:

  • :象征社会的不安与危机。
  • :代表旁观者,反映社会中对他人事务的冷漠态度。
  • 贫儿:象征社会底层,体现出简单生活的快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打贼”的含义是: A. 打击盗贼
    B. 打击敌人
    C. 打猎
    D. 打麻将

  2. 诗中哪个意象象征了社会的冷漠? A. 贼
    B. 客
    C. 贫儿
    D. 看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失望
    C. 愤怒
    D. 无奈

答案

  1. A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王安石与李白的作品都有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但王安石更注重现实与社会问题,而李白则偏向于表达个人情感与豪情。王安石的《拟寒山拾得》关注社会治安的困扰,而李白的《将进酒》则流露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