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璋下第》

时间: 2025-01-17 10:29:33

浩荡宫门白日开,君王高拱试群材。

学如吾子何忧失,命属天公不可猜。

意气未直轻感慨,文章尤忌数悲哀。

男儿独患无名尔,将相谁云有种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浩荡宫门白日开,君王高拱试群材。
学如吾子何忧失,命属天公不可猜。
意气未直轻感慨,文章尤忌数悲哀。
男儿独患无名尔,将相谁云有种哉。

白话文翻译:

浩荡的宫门在阳光下敞开,君王高坐在殿上考察人才。
像我这样的学子又何必担心失去机会,命运掌握在天公手中,不能揣测。
虽然心中有些不平,轻易感慨,写文章更忌讳过于悲伤。
男子汉大丈夫唯恐无名,谁能说将相之位是有血缘的呢?

注释:

  • 浩荡:气势磅礴,形容宫门开阔。
  • 高拱:高坐,形容君王的地位。
  • 学如吾子:像我这样的学子。
  • 命属天公:命运掌握在上天的手中。
  • 意气未直:心中未能平静。
  • 数悲哀:过于沉溺于悲伤的情绪。
  • 无名:没有成就或名声。
  • 将相:指的是高级官员,常用于形容权臣。

典故解析:

  • “命属天公”:古代人们常将命运归于天,体现了对命运的无奈与顺从。
  • “将相谁云有种”: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出身和才能的看法,强调通过努力而非血统来获得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晚号穷睇,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以推动变法著称,主张改革政治、经济,强调士人的责任与担当,风格豪放。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王安石遭遇挫折时,表达了他对命运的感慨与对学子的鼓励,反映了他对社会及个人价值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李璋下第》是王安石在经受考验时期所作,诗中传达了他对命运和个人努力的深刻思考。开篇的“浩荡宫门白日开”象征着皇权的威严与机会的到来,接着通过“君王高拱试群材”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求与对世态的观察。诗人在面对个人失意时,提出“命属天公不可猜”,既是对命运的无奈感慨,也是对个人努力的宽慰与鼓励。

该诗的情感在“意气未直轻感慨”中得到进一步深化,显示了王安石在逆境中的不平与挣扎。而最后两句“男儿独患无名尔,将相谁云有种哉”则是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强调男子汉的成就并不是出身,而是通过努力得来的,这种思想在当时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命运的探讨,展现了王安石的豪情与理想,反映出时代背景下对士人精神的重视与对命运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浩荡宫门白日开:形象描绘了皇宫大门在阳光中敞开的场景,象征着权力与机会。
  2. 君王高拱试群材:君王高坐,考察各路英才,显示出对人才的重视。
  3. 学如吾子何忧失:诗人以劝慰的口吻,告诉学子不必担心自己的前途。
  4. 命属天公不可猜:命运不可捉摸,强调了人无法掌控命运的无奈。
  5. 意气未直轻感慨:虽有感慨,但不应过于沉溺于此。
  6. 文章尤忌数悲哀:写作时应避免悲伤的情绪。
  7. 男儿独患无名尔:强调男子汉大丈夫应关注自己的成就。
  8. 将相谁云有种哉:反问出身与才能的关系,表明努力才是关键。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浩荡宫门”和“君王高拱”,形成对称。
  • 反问:最后两句以反问的方式强调努力的重要性。
  • 比喻:用“命属天公”来比喻命运的不可捉摸。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个人努力与命运的关系,反映出士人对前途的思考与无奈,激励人们不应因失意而气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宫门:象征权力、机会。
  • 君王:代表统治者与权威。
  • 学子:象征知识与希望。
  • 命运:体现人生的不可知性。
  • 男儿:代表着责任与奋斗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浩荡宫门白日开"中的“浩荡”指什么?

    • A) 宁静
    • B) 气势磅礴
    • C) 黑暗
    • D) 轻盈
  2. 诗中提到“将相谁云有种”是想表达什么?

    • A) 血统决定一切
    • B) 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
    • C) 统治者的权威
    • D) 学问的重要性
  3. 诗中提到“命属天公不可猜”的意思是什么?

    • A) 命运是可以预知的
    • B) 命运无法捉摸
    • C) 命运完全由自己掌控
    • D) 命运由他人决定

答案:

  1. B) 气势磅礴
  2. B) 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
  3. B) 命运无法捉摸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王安石与杜甫的作品都反映了士人对命运的思考,但王安石更强调个人努力的重要性,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两者的风格与主题虽有所不同,却都体现了士人对社会、命运的关注与责任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王安石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