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晚与友人游青龙寺
高视终南秀,西风度阁凉。
一生同隙影,几处好山光。
暮鸟投嬴木,寒钟送夕阳。
因居话心地,川冥宿僧房。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天的傍晚,我和朋友游览青龙寺。俯瞰终南山的秀美,西风吹过亭阁,带来一阵凉意。一生中有多少次与朋友共享这短暂的时光,几处美好的山光景色。黄昏时分,鸟儿归巢,飞向空心的树木,寒冷的钟声伴随着夕阳的西沉。我们相聚在寺中,闲聊内心的感受,准备在静谧的僧房中过夜。
注释:
- 高视:高高在上俯视,形容视野开阔。
- 终南:指终南山,位于陕西,是历史上著名的隐士之地。
- 阁凉:阁楼上感受到的凉意,描绘秋季的凉爽。
- 隙影:指短暂的光影,象征与友人的珍贵时光。
- 暮鸟:傍晚归巢的鸟类,表现了自然的宁静。
- 寒钟:寺中的钟声,通常在黄昏时分敲响,具有一种肃穆感。
- 因居:因在寺中居住,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亲密交谈。
典故解析:
- 青龙寺:青龙寺是唐代著名的寺庙,象征着宁静与隐逸的生活。
- 终南山:终南山自古以来是道教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许多文人墨客在此隐居,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人世的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得仁,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歌多以山水景色和人际交往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表达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秋天,正值作者与友人游览青龙寺之际,借此场景抒发对友谊的珍惜与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写于秋天的傍晚,作者与朋友在青龙寺游玩,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自然画面,诗中流露出对友谊的珍惜和对自然的向往。开头两句“高视终南秀,西风度阁凉”,描绘了青龙寺的壮丽景色与凉爽的秋风,营造出一种高远的意境,令人心旷神怡。接下来的“一生同隙影,几处好山光”,既表达了与友人共度时光的珍贵,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令人感慨。随后“暮鸟投嬴木,寒钟送夕阳”,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黄昏时分的宁静与美丽,鸟儿归巢、钟声敲响,增添了几分诗意的沉静。最后的“因居话心地,川冥宿僧房”,不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交流,也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仿佛在向世俗的纷扰告别。这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深刻地展现了人际关系的温暖与人生哲思,体现了唐诗的典雅与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视终南秀:从高处俯视,感受到终南山的秀丽。
- 西风度阁凉:西风吹过阁楼,带来一阵凉意,暗示秋天的到来。
- 一生同隙影:一生中有多少次珍贵的共享时光。
- 几处好山光:美丽的山光景色,令人向往。
- 暮鸟投嬴木:黄昏时,鸟儿飞向空心的树木,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寒钟送夕阳:寒冷的钟声伴随着夕阳的落下,增添了几分沉思。
- 因居话心地:因在寺中相聚,畅谈内心的感受。
- 川冥宿僧房:准备在僧房中过夜,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寒钟送夕阳”,钟声和夕阳的结合,形成了宁静的意境。
- 拟人:如“暮鸟投嬴木”,赋予鸟儿行动的形象,增加了诗的生动感。
- 对仗:如“高视终南秀,西风度阁凉”,形成音律的和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晚的自然景色与与友人的交流,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然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思考及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龙寺:象征宁静与隐逸的生活场所。
- 终南山:代表自然的壮丽与诗人向往的理想境界。
- 暮鸟:象征归属与宁静,暗示生活的节奏。
- 寒钟:传达出一种清冷与沉静的氛围,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高视终南秀”意指: A. 俯视终南山的美丽
B. 终南山的高度
C. 终南山的险峻 -
“一生同隙影”中的“隙影”是指: A. 短暂的光影
B. 永恒的影子
C. 朋友的影子 -
诗中提到的“寒钟”主要用来描写: A. 寺庙的活动
B. 黄昏的宁静
C. 友谊的深厚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描绘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出深厚的友情。
- 孟浩然的《春晓》:表达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情感细腻。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以自然景色为背景,但更注重豪放的情感表达。
- 杜甫的《春望》:在描写自然的同时,融入了对时局的忧虑,情感更加沉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