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普济寺》
时间: 2025-01-17 10:05: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普济寺
作者: 刘得仁 〔唐代〕
京寺数何穷,清幽此不同。
曲江临阁北,御苑自墙东。
广陌车音急,危楼夕景通。
乱峰沉暝野,毒暑过秋空。
幡飏虚无里,星生杳霭中。
月光笼月殿,莲气入莲宫。
缀草凉天露,吹人古木风。
饮茶除假寐,闻磬释尘蒙。
童子眠苔净,高僧话漏终。
待鸣晓钟后,万井复朣胧。
白话文翻译
这座京城的寺庙数不胜数,而这里的清幽却与众不同。曲江在北边的阁楼旁边,御苑在墙的东边。宽阔的马路上车声急促,危楼在夕阳下显得通透。乱峰在黄昏中隐没于野外,毒辣的暑气在秋空中渐渐消散。寺中的幡旗在空荡荡的虚无中飘扬,星星在迷蒙的夜霭中闪烁。月光笼罩着月殿,莲花的香气飘入莲宫。草上凝结着凉爽的露水,古木间的风轻轻拂过。喝茶可以驱散困倦,听见磬声可以洗净尘蒙。童子在苔藓上安静地睡觉,高僧在讲述时间的流逝。待到晨钟响起,万井又恢复了朦胧。
注释
- 京寺:指京城中的寺庙,指代数量众多。
- 清幽:形容环境清静而幽雅。
- 曲江:指的是曲江池,古代名胜之一。
- 御苑:皇帝的园林。
- 广陌:指宽阔的马路。
- 夕景:黄昏时的景色。
- 乱峰:形容山峰的错落有致。
- 虚无:形容空寂而无物的状态。
- 莲气:指莲花的香气。
- 缀草:指草上沾着露水。
- 古木风:古老树木间的微风。
- 假寐:指假装入睡。
- 漏终:指时间的流逝。
- 鸣晓钟:晨钟的敲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得仁,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山水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宿于普济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寺庙清幽环境的赞美,以及对喧嚣尘世的逃离与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宿普济寺》展现了唐代诗人刘得仁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描绘普济寺的宁静环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安宁与对世俗喧嚣的逃避。前两句用“京寺数何穷,清幽此不同”开篇,直接指出京城寺庙众多,但普济寺的清幽却独具一格,营造出一种对比的美感。接着通过“曲江临阁北,御苑自墙东”的描写,将周围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展现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广陌车音急,危楼夕景通”这一句,展现了城市的喧嚣与寺庙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在此刻感受到的正是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繁华世俗的疏离。接下来的意象描写更是通过“乱峰沉暝野,毒暑过秋空”描绘出寺外景色的变化,使读者感受到夏秋交替的自然气息。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丰富的意象以及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与内心的沉淀,反映了唐代诗人对于自然与内心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京寺数何穷:京城的寺庙数量多得数不清。
- 清幽此不同:然而普济寺的清幽与众不同。
- 曲江临阁北:曲江池在北边的阁楼旁。
- 御苑自墙东:皇帝的园林在墙的东边。
- 广陌车音急:宽阔的道路上车辆声急促。
- 危楼夕景通:高楼在夕阳下显得透亮。
- 乱峰沉暝野:山峰在黄昏中隐没于野外。
- 毒暑过秋空:酷热的夏天逐渐被秋天驱散。
- 幡飏虚无里:寺中的幡旗在空中飘扬。
- 星生杳霭中:星星在朦胧的夜霭中闪烁。
- 月光笼月殿:月光笼罩着月殿。
- 莲气入莲宫:莲花的香气飘入莲宫。
- 缀草凉天露:草上沾着凉爽的露水。
- 吹人古木风:古木间的微风轻轻吹来。
- 饮茶除假寐:喝茶可以驱散困倦。
- 闻磬释尘蒙:听见磬声可以洗净心中的尘埃。
- 童子眠苔净:童子在苔藓上安静地睡觉。
- 高僧话漏终:高僧在讲述时间的流逝。
- 待鸣晓钟后:等到晨钟响起之后。
- 万井复朣胧:万井又恢复了朦胧的状态。
修辞手法
- 对比:京寺的数量与普济寺的清幽形成强烈对比。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如山峰、月光、莲气)表现内心的宁静。
- 拟人:古木风“吹人”,增强了诗的生动性和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尘世喧嚣的逃避和内心宁静的追求,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京寺:代表繁华与喧嚣。
- 清幽:象征宁静与内心的安宁。
- 曲江、御苑: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展现和谐美。
- 乱峰、毒暑:描绘自然的变化,象征人生的无常。
- 月光、莲气:象征纯洁与美好,寄托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京寺数何穷,清幽此不同。中“清幽”意指:
A. 热闹
B. 清静幽雅
C. 美丽 -
填空题
诗中“饮茶除假寐”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喝茶来__。 -
判断题
“曲江临阁北,御苑自墙东”意在表现城市的繁忙。(对/错)
答案
- B
- 醒脑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但更强调山水的清幽与哲理。
- 孟浩然《过故人庄》:反映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欢愉,更多地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