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愚为童稚时,已解念君诗。
及得高科晚,须逢圣主知。
花前翻有泪,鬓上却无丝。
从此东归去,休为坠叶期。
白话文翻译:
我在年幼时,就已经懂得思念你写的诗。
直到我年长时才得以科举高中,必须得到圣主的知晓。
在花前我常常流泪,但我的鬓发却没有白丝。
从今往后我将东归,不再期盼如落叶般的悲伤。
注释:
- 愚为:愚笨的我,指作者自谦。
- 童稚:幼小、年轻的意思。
- 高科:指科举考试中获得高名次。
- 圣主:指皇帝。
- 花前:指花前月下的美好时光。
- 翻有泪:常常流泪。
- 鬓上却无丝:鬓发上没有白发,暗示年轻。
- 东归:返回故乡,可能指回到家乡或失意后的归途。
- 坠叶期:指落叶的季节,象征着衰老或失落。
典故解析:
- 科举:唐代的科举制度是重要的选拔人才的方式,代表着士人的理想与追求。
- 圣主知:古代诗人常常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识与认可,这里表达了一种对权力和地位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得仁,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其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人生、理想及友谊的思考。他的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和社会生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中年之际,正值其考取功名之后,表达了他对过去少年时光的追忆以及对未来人生的思考。诗中流露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贺顾非熊及第其年内索文章》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作,作者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自己从少年到中年的心路历程。首句“愚为童稚时”通过自谦的方式引入,表现了对过去无知岁月的回望,反映出一种对青春的珍惜与怀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终于在成年后获得科举的成功,但心中对于理想的追求和对圣主的渴望却未曾消减。
中间的“花前翻有泪,鬓上却无丝”两句,展现了人生的复杂与矛盾:在美好的花前却常流泪,意味着在外表的光鲜下,内心却充满了忧伤与不安。而“鬓上却无丝”则传达了一种年轻的活力,暗示着尽管经历了许多,却仍有追求理想的勇气。
最后一句“从此东归去,休为坠叶期”则透露出一种对未来的决然与放下,作者选择回归故乡,意味着放下对功名的追逐,不再为人生的浮沉而感到悲伤。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年轻时光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生活的思考,展现了唐代士人的理想与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愚为童稚时,已解念君诗。
- 表达了作者年幼时对他人诗作的向往与欣赏,显示出他早熟的情感。
-
及得高科晚,须逢圣主知。
- 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在晚年考取高科,渴望得到皇帝的认可,体现了士人对功名的追求。
-
花前翻有泪,鬓上却无丝。
- 描述在美丽的时光中流泪,表示人生的苦涩,而“鬓上却无丝”则暗示他仍年轻,充满希望。
-
从此东归去,休为坠叶期。
- 表达了归乡的决心,放下对功名的执念,不再因人生的浮沉而感到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花前的美好时光和落叶,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对仗:如“翻有泪”和“却无丝”,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对青春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在追求理想与面对现实之间的矛盾和挣扎,传达出一种对功名与人生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象征青春、美好时光。
- 泪:象征忧伤与无奈。
- 鬓发:象征年龄与时间的流逝。
- 东归:象征归属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愚为童稚时”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自豪
B. 怀念
C. 失落 -
诗中提到“须逢圣主知”,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A. 希望得到认可
B. 对权力的厌恶
C. 对友谊的期待 -
“从此东归去”意味着作者将要做什么? A. 留在城市
B. 返回故乡
C. 继续追求名利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壮阔的视野描绘了人生的追求与理想,与刘得仁的内心独白形成鲜明对比。
- 杜甫的《登高》则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人生的沉重,展现了另一种士人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刘得仁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