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林尉韵》
时间: 2025-01-01 17:55: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凯之半痴黠,我来痴更深。
手除一抔土,坐待千亩阴。
三年客东都,高山但鸣琴。
归来见此君,挺挺环苍琛。
居然觉影秽,鬓白况已森。
浮生关朝市,渠用多赢金。
无烦北山移,自濯尘土襟。
藏树独箕踞,清流恣窥临。
蝶游入窈窕,蛇捕寻崎嵌。
鞭鸾叩门谁,乱我风竹音。
能回折腰态,来和支颐吟。
妙香壑源,慰子千古心。
霜天丽初日,石壁乾馀霖。
相携步林杪,烟中见孤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山林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诗中提到,虽然有些人聪明而狡黠,但我却更加痴迷。手里拿着一把土,静静等待着千亩的阴凉。三年在东都漂泊,高山上只听到琴声。归来见到这位朋友,气宇轩昂如同环绕的宝石。心里却觉得身影不洁,白发愈加稀疏。浮生在朝市间,何必为了多赚金钱而烦恼。北山的移位并不重要,我只想洗净尘土,保持清白的襟怀。藏在树下独自坐着,清流随意流淌。蝴蝶在幽深的花丛中翩翩起舞,蛇在崎岖的地方寻找食物。敲门的是谁呢?打乱了我与竹林间的悠然之音。能否回过头来,以温柔的姿态来和我一起吟唱?那幽香的山谷,安慰了你千古以来的心灵。霜天的初日照耀着,石壁上仍有余温。我们相携在林间漫步,烟雾中隐约可见孤立的山岑。
注释
- 凯:指代一个人名,或表达一种智慧。
- 抔土:一把土,象征着朴素与自然。
- 千亩阴:形容广阔的阴凉之地,表达对自然环境的渴望。
- 浮生关朝市:意指在世俗社会中混迹,不愿被贪婪所困。
- 蜕尘:沾染尘埃,这里暗指世俗的纷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写山水风光和隐逸生活。他的诗歌常常流露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李弥逊归乡后,表现了他在东都生活的感受以及对故乡自然的热爱。诗中反映出他对浮华生活的反思和选择隐逸的决心。
诗歌鉴赏
《西山林尉韵》是一首充满自然情趣和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人在开篇便以“凯之半痴黠,我来痴更深”引入,表现了对自己内心痴迷的认可,反映出一种对智慧与愚钝的思考。他不拘泥于世俗的聪明,而是选择了更深层次的痴迷。接着,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尤其是对山林幽静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他对浮华生活的厌倦。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清流”、“蝴蝶”、“蛇”等,构建了一个生动的自然世界。在这片自然中,诗人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最后,结尾部分“霜天丽初日,石壁乾馀霖”则点出了一种孤独的美,诗人和友人相携漫步在烟雾缭绕的森林中,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凯之半痴黠,我来痴更深:诗人自述,虽有人聪明,但自己内心更为痴迷,暗示内心的追求不同于世俗。
- 手除一抔土,坐待千亩阴:表现对自然的渴望,坐在土壤上,期待着广袤的阴凉。
- 三年客东都:回忆在东都的漂泊生活,心中对自然的向往愈发强烈。
- 归来见此君,挺挺环苍琛:见到朋友,对比自己内心的变化,表达对友谊的珍视。
- 居然觉影秽,鬓白况已森:自我反省,感慨年华流逝,白发渐生。
- 浮生关朝市,渠用多赢金:对浮华生活的批判,认为生活不应仅仅追求金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浮生,表达对世俗的厌倦。
- 对仗:如“手除一抔土,坐待千亩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清流恣意流淌,赋予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自然与世俗的对比,最终表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流:象征纯净与自然,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
- 蝴蝶:象征自由与美好,诗人对自然世界的向往。
- 孤岑:代表孤独与宁静,体现隐逸生活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爱情的描绘
- B. 对自然的向往与世俗的反思
- C. 对历史的回顾
-
“浮生关朝市”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金钱的渴望
- B. 对世俗生活的批判
- C. 对友谊的珍视
-
诗中提到的“清流”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烦恼
- B. 自然的纯净与和谐
- C. 时间的流逝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强调孤独与自我对话。
- 王维《山居秋暝》:与《西山林尉韵》类似,描绘自然景色,展现隐逸生活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