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 江上遇雨》
时间: 2025-01-07 21:06: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雾初收,风未定,烟柳系孤艇。
临水人家,约略倚深径。
峭寒细雨疏篱,绿惜惜处,早扶出一枝红杏。
问江上,添得几许春潮,镇日没笭箵。
凝碧无情,芳草渡头影。
鹧鸪烟外飞来,一声声唤,正十里春山人静。
白话文翻译:
雾气刚刚散去,风还没有停定,烟雾缭绕的柳树系着孤舟。
临近水边的人家,依稀地靠在深深的小路旁。
细细的寒雨洒落在稀疏的篱笆上,绿意点点的地方,早已扶出一枝红杏。
我问江面上,春潮增添了多少,整日沉没于笭箵之中。
凝视着碧绿的水面,芳草渡头的影子无情地映在水中。
鹧鸪在烟雾外飞来,一声声地叫唤,正是十里春山宁静的时刻。
注释:
- 雾初收:指雾气刚刚散去。
- 烟柳:形容柳树在烟雾中若隐若现。
- 孤艇:小船,孤独地停泊。
- 峭寒细雨:寒冷的细雨。
- 疏篱:稀疏的篱笆。
- 绿惜惜处:形容嫩绿的地方。
- 红杏:春天盛开的杏花。
- 春潮:春天的潮水。
- 笭箵:箵是竹器,笭与之相连,泛指小舟。
- 凝碧:碧绿的水面。
- 芳草渡头影:芳草在渡口的影子。
- 鹧鸪:一种鸟,鸣叫声清脆。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红杏出墙》可被理解为一种象征,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暗示了诗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孙鼎臣是清代著名诗人,以其精致的诗风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而闻名。其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天时节,正值江南水乡,诗人行舟江上,遇到细雨,产生了对春天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江南春日的独特韵味。开头的“雾初收,风未定”,给人一种清新而又稍显迷离的感觉,仿佛在描绘一个刚刚苏醒的世界。接下来的“烟柳系孤艇”,则通过烟雾缭绕的柳树与孤舟的意象,表现出一种孤寂而又美丽的画面,展现了江南特有的柔美。
“峭寒细雨疏篱”的描写,抓住了春雨的细腻与寒冷,展现了春天的初始气息。而“早扶出一枝红杏”,则寓意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红杏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带来新的生命与希望。
全诗在景色的描写中融入了诗人的思考,尤其是“问江上,添得几许春潮”,表达了对春天变化的感慨和对生命流逝的思索。最后,诗人以“鹧鸪烟外飞来,一声声唤”,将自然的声音与宁静的氛围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恬淡而诗意的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雾初收,风未定:开篇描绘了春天的早晨,雾气刚刚散去,风还未平静,给人以新生的感觉。
- 烟柳系孤艇:柳树在烟雾中若隐若现,孤舟停靠在岸边,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意境。
- 临水人家,约略倚深径:描述了水边的村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 峭寒细雨疏篱:细雨洒落在稀疏的篱笆上,气温依然寒冷,增添了春日的清冷感。
- 绿惜惜处,早扶出一枝红杏:描绘春天的生机,红杏的绽放象征着希望与活力。
- 问江上,添得几许春潮:诗人对春潮的思考,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镇日没笭箵:描述小舟沉没在春潮中,暗示着自然与人类生活的交融。
- 凝碧无情,芳草渡头影:水面如碧,芳草的影子映在水中,表现出宁静的氛围。
- 鹧鸪烟外飞来,一声声唤:鹧鸪的鸣叫声打破了宁静,营造出春天的生机。
- 正十里春山人静:在这美丽的春山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烟柳系孤艇”,将柳树与小舟之间的关系隐喻成一种孤独美。
- 拟人:如“凝碧无情”,将水面人格化,体现其冷漠。
- 对仗:如“峭寒细雨”和“早扶出一枝红杏”,构成对称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慨。诗中充满了对春日美景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独与思索,表现了人对自然的依赖与思考。
意象分析:
- 雾与风:象征变化与不确定性。
- 烟柳:代表江南特有的柔美与孤独。
- 红杏:春天的象征,寓意生机与希望。
- 鹧鸪:自然的声音,代表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红杏”象征什么? A. 寒冷
B. 生机与希望
C. 孤独 -
“问江上,添得几许春潮”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A. 自然的美
B. 春天的变化
C. 时间流逝 -
诗中描绘的主要景象是什么? A. 秋天的黄叶
B. 春天的细雨与绿意
C. 冬天的雪景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孟浩然《春晓》与孙鼎臣的《祝英台近 江上遇雨》,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但孟浩然更侧重于春天的宁静,而孙鼎臣则在宁静中融入了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孙鼎臣研究》
- 《江南春日的诗意表达》
这些资料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孙鼎臣的创作背景和诗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