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底修箫谱 春夜乘月登仓山》
时间: 2025-01-04 07:35: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诗词名称: 月底修箫谱 春夜乘月登仓山
作者: 袁绶 〔清代〕
渡溪桥,攀石蹬,寻月上岩顶。万竹玲珑,摇碎冰轮影。凭栏不尽低回,一亭如笠,算今夜更筹须闰。斗香茗。轻烟吹处成丝,风细袅三径。回首红楼,隐隐一灯靓。琼箫谱出新愁,梅花落遍,却半臂嫩寒初劲。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渡过小溪的桥,攀爬着石阶,寻找着月光登上山顶。满山的竹子玲珑剔透,摇曳间打碎了冰轮的影子。倚栏而立,思绪难以排遣,远处的亭子如同斗笠,今晚的月色更显得需得闰月才好。一盏香茗,轻烟漫舞成丝,细风轻拂着三条小径。回首望去,红楼中隐隐约约透出一盏明灯。琼箫谱写出新的愁绪,梅花已纷纷落下,却在这初春的寒意中,感受到一丝微凉。
注释
字词注释:
- 渡溪桥:渡过小溪的桥。
- 攀石蹬:攀爬石阶。
- 玲珑:形容竹子细致美好,透明。
- 冰轮影:指月亮的影子,形容月光如冰轮般清澈。
- 凭栏:倚靠栏杆。
- 斗香茗:一壶香茶。
- 三径:三条小路,描绘环境的宁静。
- 琼箫:美丽的箫,指乐器。
- 初劲:初春的寒意。
典故解析:
- “琼箫”常用来象征音乐的高雅和诗人的情感寄托。
- “梅花”象征坚韧和清雅,常用以表达清高之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绶,清代诗人,生于清康熙年间,擅长诗词,尤其擅长描写山水与抒情,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细腻。其作品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夜,诗人登上仓山,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月光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宁静与诗人的内心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夜的山景与月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与情感的深刻思索。开篇“渡溪桥,攀石蹬”两句,生动地描绘了登山的艰辛与追寻月光的渴望;接下来的“万竹玲珑,摇碎冰轮影”,则以竹子摇曳的画面,传达出月光在自然环境中流动的美感。整首诗采用了丰富的意象,既有自然的景物,又有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凭栏不尽低回”表现了诗人对夜色的沉思,似乎在思考人生的种种。而“一亭如笠”则巧妙地将亭子形容成斗笠,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随着“斗香茗”的出现,诗人似乎在与自然对话,享受着这一刻的宁静。最后,诗的结尾“琼箫谱出新愁,梅花落遍,却半臂嫩寒初劲”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在美的外表下,难以阻挡的内心愁苦与初春的寒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春夜的静谧与优美,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渡溪桥,攀石蹬,寻月上岩顶。
描述诗人登山的过程,表现出探索与追寻的渴望。 -
万竹玲珑,摇碎冰轮影。
通过竹子的摇曳,形象地描绘出月光的动感,表现出自然与月光的和谐。 -
凭栏不尽低回,一亭如笠,算今夜更筹须闰。
诗人倚栏而思,表达了对月下景色的沉醉和思绪的纠结。 -
斗香茗。轻烟吹处成丝,风细袅三径。
香茶与轻烟构建出宁静的氛围,暗示了内心的平静与思考。 -
回首红楼,隐隐一灯靓。
远处红楼的灯光,象征着孤独与思念,增添了诗的情感层次。 -
琼箫谱出新愁,梅花落遍,却半臂嫩寒初劲。
以箫声引出新的愁绪,梅花的凋零暗示着生命的无常,初春的寒意则强化了情感的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一亭如笠”将亭子比作斗笠,生动形象。
- 拟人:“轻烟吹处成丝”,赋予烟雾以人的特征。
- 对仗:全诗句式工整,形成了和谐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夜的美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孤独和思念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光:象征着宁静与美好,亦暗示着孤独与思念。
- 竹子:象征清雅与坚韧,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
- 亭子:代表休憩与沉思的空间,增添了诗的诗意。
- 梅花:象征坚韧与清高,反映人生的无常与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自然景物有哪些?
A. 竹子
B. 月光
C. 梅花
D. 以上都是 -
“琼箫谱出新愁”中的“新愁”指的是什么?
A. 对自然的感慨
B. 对人生的思考
C. 对友人的思念
D. 对爱情的渴望 -
诗中“斗香茗”指的是什么?
A. 一壶茶
B. 一盏灯
C. 一幅画
D. 一段音乐
答案:
- D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袁绶的诗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均描绘自然风光,同时流露出孤独与思考的情感。
- 李白《月下独酌》则更加突出酒与月的结合,表现出豪放与洒脱之情,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袁绶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