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家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近别几日客愁生,
固知远别难为情。
梦回官烛不盈把,
犹听娇儿索乳声。
白话文翻译:
这几天与家人分离,心中感到愁苦,
我知道远离亲人是非常难受的。
梦中醒来,烛光微弱,无法照亮手边,
仍能听到幼儿索要乳汁的声音。
注释:
- 近别:指最近与家人分离。
- 几日:几天。
- 客愁生:在外做客,心中感到忧愁。
- 固知:当然知道。
- 远别:远离亲人。
- 难为情:感到难受、难以忍受。
- 梦回:梦中醒来。
- 官烛:指官家的蜡烛,象征夜晚的光亮。
- 不盈把:光线微弱,无法照亮手掌。
- 娇儿:指年幼的孩子。
- 索乳声:小孩索要母乳的声音。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隐含着对家庭亲情的思考和对生活琐事的关切。尤其是提到小孩的声音,体现了作者作为父亲的关爱和对亲情的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江西人,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是“苏黄”派的代表人物,擅长诗词,尤其在小令方面有突出成就,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及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黄庭坚在外求仕期间,因公事或其他原因与家人分离,心中感到思乡之苦,目的是表达对家庭的思念和对亲情的深切感受。
诗歌鉴赏:
《寄家》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者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愁苦与无奈。诗的开篇“近别几日客愁生”,直截了当,表明了作者的愁苦境遇,既有对离别之痛的深刻体验,也有对家庭温暖的渴望。接下来的“固知远别难为情”,则是对这种心情的自我安慰和理解,既是感慨也是无奈。
在后两句中,作者通过梦中的细节描绘,展现了他对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对孩子的牵挂。“梦回官烛不盈把”一句,透露出夜晚的孤寂与无助,烛光的微弱象征着家庭温暖的缺失。而“犹听娇儿索乳声”,则让人感受到那种浓厚的亲情,声音穿越了梦境,传达出亲子之间的深厚感情。这种对小儿声音的细腻描写,既表现了父亲的关爱,也使整首诗充满了人性的温暖与柔情。
整首诗在情感上起伏有致,既有对别离的愁苦,也有对家庭的牵挂,展现了黄庭坚独特的情感世界,是对家庭情感的真实流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近别几日客愁生:最近与家人分开几天,心中便生出愁苦。
- 固知远别难为情:当然知道远离亲人是多么难受。
- 梦回官烛不盈把:梦中醒来,看到微弱的烛光,无法照亮手掌。
- 犹听娇儿索乳声:依然能听到孩子索要乳汁的声音,感受到亲情的呼唤。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近别”“远别”形成对仗,增强了情感的对比。
- 意象:烛光象征着温暖与孤独,孩子的声音则象征着亲情的牵挂与思念。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家庭亲情的思念,以及对离别之苦的深切感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作者作为父亲的柔情与无奈,表达了对家人深切的关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烛光:象征着家庭的温暖与孤独。
- 娇儿:代表着家庭中无辜的孩子,象征着亲情的纽带。
- 索乳声:体现了母亲与孩子之间深厚的情感连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近别几日”指的是作者离开家几天吗?
- A. 是
- B. 否
-
诗中提到的“官烛”象征着什么?
- A. 光明
- B. 温暖
- C. 孤独
-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战争
- B. 思乡与亲情
- C. 自然景观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月夜忆舍弟》杜甫:描写亲情的思念,情感真挚。
诗词对比:
- 《相思》王维与《寄家》黄庭坚:两首诗都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但王维的作品更多展现了对失去的惋惜,而黄庭坚则着重于对家庭生活的细腻回忆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