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月》
时间: 2025-01-06 12:56: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湘月
朱青长 〔清代〕
求花锦窟,整年年,身住愁堆儿里。
鸥社白头三两辈,一半秋坟诗鬼。
倦网渔归,还林鸦密,渺渺寒江水。
高冠吟啸,许多孤冷风味。
谁问玉海千寻,金山万迭,裹著兴亡泪。
野草闲花铜马帝,辜负屠龙前辈。
短发疏疏,残星粒粒,落月穿春尾。
一竿归去,去钓镜湖秋雨。
白话文翻译
我渴望那种繁花似锦的境地,却整年都活在愁苦之中。
在鸥社里,白头的老者们只剩下三两辈,一部分人安息在秋天的坟墓中,化作诗鬼。
我疲惫地收网归来,树林中乌鸦密密麻麻,寒江水波渺渺。
我高冠吟唱,感受到了一种孤独而清冷的风味。
谁会在意那高耸入云的玉海,层峦叠嶂的金山,裹着那些兴亡的泪水?
野草和闲花都在铜马帝的身边,辜负了屠龙的前辈。
短发稀疏,残星点点,落月穿过春日的尾声。
我带着钓竿,归去钓那镜湖的秋雨。
注释
- 求花锦窟:渴望繁花似锦的美好境地。
- 愁堆儿里:形容内心充满了忧愁与烦恼。
- 鸥社:指一群老年人聚集的地方,象征老年和孤独。
- 秋坟:秋天的墓地,象征着死亡与逝去。
- 诗鬼:指为诗歌而死的人,象征着追求艺术的代价。
- 倦网渔归:疲惫的渔民收网归来,暗示劳累和失落。
- 高冠吟啸:高冠象征高人,吟啸则是表达气质与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青长,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歌常常以自然为题材,结合个人的情感,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和对生命的思考。朱青长的风格清新而充满哲理,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抒发。
创作背景
《湘月》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冲击之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自己内心的愁苦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诗歌鉴赏
《湘月》是一首充满了个人情感与历史思考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忧愁。开头两句“求花锦窟,整年年,身住愁堆儿里”,以强烈的对比揭示了诗人渴望美好生活的同时,却被愁苦缠绕,显示出一种强烈的悲剧感。
接下来的“鸥社白头三两辈,一半秋坟诗鬼”,不仅描绘了老年人的无奈和孤独,也暗含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追忆。诗人在这里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人生命运结合,形成了一种深刻的共鸣。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从自然景象转向对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尤其是“谁问玉海千寻,金山万迭,裹著兴亡泪”一句,展现了对历史兴亡的无奈与悲凉。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融合了自然与人文,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历史以及个人命运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求花锦窟,整年年,身住愁堆儿里:渴望美好的环境,但却被愁苦所困。
- 鸥社白头三两辈,一半秋坟诗鬼:描绘老年人和逝者,暗示孤独与生命的无常。
- 倦网渔归,还林鸦密,渺渺寒江水:疲惫的渔民归来,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意境。
- 高冠吟啸,许多孤冷风味:高人吟唱,反映出孤独的气质。
- 谁问玉海千寻,金山万迭,裹著兴亡泪:对历史的思考,感叹世事无常。
- 野草闲花铜马帝,辜负屠龙前辈: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惋惜。
- 短发疏疏,残星粒粒,落月穿春尾:描绘自然景象,传达出时光流逝的感慨。
- 一竿归去,去钓镜湖秋雨:回归自然,寻找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身住愁堆儿里”,将心境比作愁苦的堆积。
- 拟人:自然景物被赋予情感,如“孤冷风味”。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孤独的无奈,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美好、希望的象征。
- 鸥:象征孤独和老去。
- 秋:生命的衰亡和时光的流逝。
- 江水:象征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流动。
- 月:象征思念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求花锦窟”的意思是: A. 渴望富贵的生活
B. 渴望美好的环境
C. 渴望花的香气
D. 渴望金钱的堆积 -
“鸥社白头三两辈”中的“鸥社”指的是: A. 渔民的聚集地
B. 老年人的聚集地
C. 学者的聚集地
D. 诗人的聚集地 -
诗人通过自然景物传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和幸福
B. 孤独和忧愁
C. 忍耐和坚持
D. 反思和希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之作,表达了思乡之情。
- 《早发白帝城》:王之涣的诗作,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
诗词对比
- 《登高》:王维的《登高》与《湘月》都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的壮丽与人生的短暂,而《湘月》则更加内省,关注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沉重。
参考资料
- 朱青长诗集
- 《清代诗歌研究》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