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月 其三 为叔通写朱梅,赋此,叠前韵,仍谱四声》
时间: 2025-01-04 11:55: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湘月 其三 为叔通写朱梅,赋此,叠前韵,仍谱四声
作者: 姚华 〔清代〕
暖香逗月,趁微酡浅醉,佳赏幽景。
水石清奇,更梦醒约略金钗余兴。
岸柳寒舒,江梅晴烂,笛外孤筇冷。
冰姿湖影,绚衣恰早窥镜。
豪走炼澒纵横,融沙论篆,洒仙云成阵。
俗了胭脂,况恶夺朱紫难容双胜。
瓣点寒销,妆明彩剪,暗驶江南信。
人羞颜改,误成碧看重省。
白话文翻译
在温暖的香气中逗留在月光下,趁着微醉的状态,欣赏这幽美的景色。
水石清澈奇特,梦中醒来,回想起金钗般的余兴。
岸边的柳树在寒风中舒展,江边的梅花在阳光下绚烂,笛声之外孤舟冷冷。
冰雪般的姿态在湖面上投影,华丽的衣裳恰好在镜子前窥视。
豪放奔放的线条纵横交错,融沙似乎在讨论篆刻,洒落的仙云形成阵势。
俗气的胭脂已经失去光泽,更何况那夺走朱紫的双胜难以容忍。
花瓣在寒风中凋落,妆容明艳的彩剪,暗自驶向江南的信使。
人儿因羞愧而改变了面容,误以为这碧色的景象是重省。
注释
- 暖香:温暖的香气,指花香或其他香气。
- 微酡:微微醉酒的状态。
- 幽景:幽静的景色。
- 水石:水与石,指自然景色的清奇。
- 寒舒:在寒风中舒展。
- 冰姿:如冰般清冷的姿态。
- 豪走:豪放奔放的表现。
- 融沙:似乎在讨论的沙子,形容景色的变化。
- 胭脂:化妆品,常指美丽的衬托。
- 碧看重省:碧色的景象令人重新审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华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常常通过细腻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代,正值文人雅士追求自然与艺术的时代背景。诗人在月下赏梅之际,感悟到自然之美与人生之感慨,因此写下这首寄托情怀的诗作。
诗歌鉴赏
《湘月 其三》以月下赏梅为主题,展现了自然美和个人情感的交融。诗中通过对月光、香气和梅花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恬静而又微醉的氛围。开篇的“暖香逗月”便勾勒出了一幅温馨的画面,令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的陶醉。接着,诗人用“水石清奇”表现出水与石的清澈与奇特,暗示了心灵的宁静与深邃。
诗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如“岸柳寒舒”、“江梅晴烂”,不仅描绘了春日的景色,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尤其“冰姿湖影”与“绚衣恰早窥镜”之间的对比,展现了外在世界与内心感受的和谐统一。
整首诗在意象的层次上层层递进,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最后几句“人羞颜改,误成碧看重省”则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令人反思自身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暖香逗月:月光下的温暖香气使人心醉。
- 趁微酡浅醉:借着微醺的状态,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 佳赏幽景:欣赏这一幅幽静的美景。
- 水石清奇:水波荡漾,石头清晰,景色奇特。
- 更梦醒约略金钗余兴:梦中醒来,似乎还有金钗的余兴在心头。
- 岸柳寒舒:岸边的柳树在寒风中舒展。
- 江梅晴烂:江边的梅花在阳光下绚烂。
- 笛外孤筇冷:笛声之外,孤舟显得冷清。
- 冰姿湖影:湖面上如冰般的清影。
- 绚衣恰早窥镜:华丽的衣裳在镜前恰好照见。
- 豪走炼澒纵横:豪放奔放的线条纵横而出。
- 融沙论篆:沙子的流动似乎在论述篆刻的艺术。
- 洒仙云成阵:洒落的云彩如仙人一般聚成阵势。
- 俗了胭脂:平常的胭脂失去了光泽。
- 况恶夺朱紫难容双胜:夺走了美丽的色彩,难以容忍的情形。
- 瓣点寒销:花瓣在寒风中凋零。
- 妆明彩剪:妆容明艳的剪影。
- 暗驶江南信:暗自向江南的信使驶去。
- 人羞颜改:因为羞愧而改变了面容。
- 误成碧看重省:误以为碧色的景象是重新审视的象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冰姿”比喻清冷的美。
- 拟人:柳树的“寒舒”使得自然生动。
- 对仗:如“岸柳寒舒,江梅晴烂”,构成整齐的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感慨,展现了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情感的细腻观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清幽与宁静。
- 香:代表美好与愉悦。
- 梅:象征坚韧与高洁。
- 柳:代表柔美与生命力。
- 湖:象征深邃与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暖香逗月”中的“暖香”指的是什么?
- A. 温暖的阳光
- B. 温暖的香气
- C. 冷风
- D. 雨水
-
诗中提到的“江梅晴烂”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江边的寒冷
- B. 江边的梅花在阳光下的美丽
- C. 江边的热闹
- D. 江边的夜景
-
“人羞颜改,误成碧看重省”的意思是?
- A. 人因美丽而改变
- B. 人因羞愧而改变面容
- C. 人因快乐而改变
- D. 人因悲伤而改变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湘月 其三》都体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但前者更多地表现了对乡愁的思念,而后者则侧重于对美好景色的欣赏与内心情感的细腻流露。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