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其二 舟中见雁有感》

时间: 2025-01-09 00:40:56

今春曾送回乡雁,欲赋归欤。

欲赋归欤。

为报闺人扫敝庐。

今秋又见南飞雁,岁聿其除。

岁聿其除。

却悔今春枉寄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今春曾送回乡雁,
欲赋归欤。欲赋归欹。
为报闺人扫敝庐。
今秋又见南飞雁,
岁聿其除。岁聿其除。
却悔今春枉寄书。

白话文翻译:

今春我曾送走了回乡的大雁,
想要为它写首归来的诗,
是为了告诉闺中人打扫她的破庐。
而今秋又见南飞的大雁,
年岁又将结束。
我却后悔今春白白寄出书信。

注释:

  • 今春:指当前的春季。
  • 曾送:曾经送走。
  • 回乡雁:指迁徙的雁,象征归乡的游子。
  • 欲赋归欤:想要作一首归来的诗吗。
  • 为报:为了回应。
  • 闺人:指闺中女子,通常是诗人心中所爱之人。
  • 敝庐:破旧的居所。
  • 岁聿其除:岁月即将结束。
  • 却悔:却感到后悔。
  • 枉寄书:白白地寄出书信,意指无用的寄信。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常用来象征思乡与归属。大雁的迁徙代表着游子对故乡的思恋与归心似箭的情感。诗人在春天送走雁时,萌生了写诗的念头,表达对闺中人的思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自己未能及时寄出信件感到懊悔,体现出一种时间无情、错失良机的感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宋琬,清代诗人,其诗作多以情感细腻见长,擅长描绘人情与自然景象。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正值农村复兴与社会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迁徙的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采桑子 其二 舟中见雁有感》通过对大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错失机会的惋惜。诗中的“今春曾送回乡雁”开篇即点出主题,伴随着对过往时光的追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春天的送别象征着希望与生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秋天,诗人不得不面对岁月的无情与流逝。特别是“却悔今春枉寄书”,通过简单的叹息,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失落感。这种情感的转变使得整首诗生动而真实,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惆怅。同时,诗中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引发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今春曾送回乡雁”:诗人回忆春天,曾经送走归乡的大雁,暗示对故乡的思念。
  2. “欲赋归欤”:表达了诗人的创作欲望,想为归来的雁写诗。
  3. “为报闺人扫敝庐”:意图通过诗歌来表达对闺中人的关心。
  4. “今秋又见南飞雁”:时光推移,已是秋季,再次见到南飞的大雁,形成对比。
  5. “岁聿其除”:暗示一年即将结束,时光流逝之快。
  6. “却悔今春枉寄书”:感到后悔,之前寄出的书信没有真正传达心意,表达了失落。

修辞手法

  • 对比:春与秋的对比,反映出时间的流逝。
  • 象征:雁象征着游子与思乡之情。
  • 叠字:如“欲赋归欤”,增加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未能及时表达情感的懊悔,表现出一种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

意象分析:

  • 大雁:象征游子与思乡之情,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 春秋:时间的流转,春天象征希望与生机,秋天则带来思索与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今春送走了哪种鸟类? A. 燕子
    B. 雁
    C. 鹅
    D. 鸽子

  2. 诗中提到的“敝庐”指什么? A. 破旧的房屋
    B. 幸福的家庭
    C. 繁华的街道
    D. 祖传的庭院

  3. 诗人对今春的书信感到什么? A. 高兴
    B. 自豪
    C. 后悔
    D. 忘记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 by 屈原: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
  • 《九思》 by 陶渊明:同样涉及到对故乡和人生的反思。

诗词对比

  • 比较《采桑子 其二 舟中见雁有感》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但李白的诗更直接,而宋琬的诗则通过自然景象隐喻情感,体现出不同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