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三首》

时间: 2025-01-19 19:52:34

湿飘乾堕著豀林,阵猛花尖聚砌阴。

晓沫平随茶筹薄,冻痕全共药锄深。

慵多只好披诗看,狂甚无如叩几吟。

更想天山两三骑,臂鹰拳蹬簇駸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湿飘乾堕著豀林,阵猛花尖聚砌阴。
晓沫平随茶筹薄,冻痕全共药锄深。
慵多只好披诗看,狂甚无如叩几吟。
更想天山两三骑,臂鹰拳蹬簇駸駸。

白话文翻译:

湿润的雪花轻轻飘落,干燥的雪片则在树林间纷纷堕落。狂风猛烈吹袭,花尖上的雪聚集在阴暗的台阶上。清晨的露珠与茶水一样稀薄,冻伤的痕迹与药锄一同深深印在地上。懒惰之际只能披着诗书来看看,狂热之时无如敲击几声吟唱。更想象那天山上骑马的两三人,臂上挎着鹰,脚下踏着马,迅疾而行。

注释:

字词注释:

  • 湿飘、乾堕:湿润的雪花轻柔地飘落,干燥的雪片则重重地落下。
  • 豀林:松树林,象征清冷的环境。
  • 阵猛:突然的猛烈风。
  • 晓沫:清晨的露水。
  • 药锄:用来除草或耕作的工具,暗示农田的寒冷。
  • 披诗看:意指懒惰地读诗。

典故解析:

  • 天山:古代诗人常用的意象,象征壮丽的自然景观和豪放的精神。在诗中指向遥远的理想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逋(967-1028),字景熙,号梅溪,宋代著名诗人和词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尤以咏梅、咏雪的作品而受到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 《雪三首》创作于林逋隐居于梅溪时,正值寒冬,诗人在雪中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与孤寂,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雪三首》通过描绘雪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开篇的“湿飘乾堕”生动地呈现了雪花的不同状态,仿佛让读者身临其境。接着,诗人用“阵猛花尖聚砌阴”的描写,表现出冬雪的强烈与冷酷。清晨的露水与茶水的对比,触动了人们对生活的思考,暗示着即使在寒冷的冬日,也有生活的细微之处值得品味。

而“懒惰之际只能披着诗书”则流露出诗人面对自然和生活的无奈与反思,诗歌成为他心灵的寄托,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最后两句描绘了天山骑马的场景,表现出诗人对自由和理想生活的向往,营造出一种远大的情怀。

整首诗以清冷的雪景为背景,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自我的探讨,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湿飘乾堕著豀林:描述雪花的状态,表现出雪的轻柔与沉重。
  2. 阵猛花尖聚砌阴:描绘风雪交加,花尖上的雪集结成阴暗的景象。
  3. 晓沫平随茶筹薄:晨露稀薄,与茶水相似,表现出自然的细腻与生活的单薄。
  4. 冻痕全共药锄深:冻伤的痕迹与农具相伴,暗示着生活的艰辛。
  5. 慵多只好披诗看:懒惰时只能通过诗歌来消遣。
  6. 狂甚无如叩几吟:在狂热中,诗人以吟唱来抒发情感。
  7. 更想天山两三骑:向往自然与自由,表现出志向和梦想。
  8. 臂鹰拳蹬簇駸駸:生动描绘骑马的壮观场面,象征着诗人的豪情与勇气。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晓沫平随茶筹薄”,通过比较增强表达的细腻感。
  • 拟人:雪花和风被赋予了生动的形象,增强了画面的动感。
  • 对仗:全诗的结构工整,通过对仗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雪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情怀和精神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纯洁与寂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 晨露:代表新生与希望,暗示即使在寒冷中仍有生命的气息。
  • 天山:代表理想与远方,是诗人心中追求的自由与壮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豀林”指的是哪个自然景观?

    • A. 松树林
    • B. 梅树林
    • C. 桃树林
  2. “晓沫平随茶筹薄”中,晓沫和茶水的关系是什么?

    • A. 相同
    • B. 相反
    • C. 无关
  3. 诗人对“天山”的向往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由的渴望
    • B. 对权利的追求
    • C. 对财富的渴求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梅花》:同样描绘冬季自然景象,展现了孤独与坚韧的精神。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现隐逸生活的理想,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比较林逋与白居易在咏雪时的不同风格,前者更注重细腻描写,后者则更偏向于情感抒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林逋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