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滕学士九华山书堂
梅尧臣
处山方畏远,虽慕结深庐。
要与云峰近,宁将野客疏。
涧苗未入俎,林鸟或窥书。
何事轻兹乐,而从出塞车。
白话文翻译:
在山中生活总是感到遥远,虽然向往那种深邃的居所。
希望能与云峰相近,宁愿与野客疏离。
山涧的幼苗尚未入盘,林间的小鸟偶尔窥探我的书本。
有什么事情值得轻视这份乐趣,而去追随出塞的车马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处山:生活在山中。
- 畏远:感到遥远。
- 慕:向往。
- 结深庐:建立一个深邃的居所。
- 云峰:高耸的山峰,象征自然的美。
- 野客:指身世漂泊的人,通常与世俗隔绝。
- 涧苗:山涧中长出的幼苗。
- 俎:古代盛食物的器具,这里指代食物的概念。
- 窥书:偷偷看书。
- 轻兹乐:轻视这份乐趣。
- 出塞车:指出塞的旅程,象征繁忙和世俗的生活。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引用,但“出塞车”可理解为对外界繁忙生活的隐喻,暗示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青原,南宋诗人。他的诗风质朴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梅尧臣在九华山的书堂,反映了他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喜爱,以及对浮躁尘世的反思。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滕学士九华山书堂》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山水自然的深切感悟。全诗开篇即以“处山方畏远”点明了身处山中的孤独感,这不仅是对地理位置的描述,更是一种精神上的疏离。接着,诗人表达了对深邃居所的向往,但又强调了宁愿与“云峰”亲近,也不愿与“野客”交往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痴迷和对世俗的淡薄。
“涧苗未入俎,林鸟或窥书”两句,生动描绘了山中自然的宁静,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显示出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最后一句“何事轻兹乐,而从出塞车”更是道出诗人对外界繁忙与浮躁生活的反思,暗示他更愿意沉浸于山水之间,享受这份宁静的乐趣。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结合,展示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干扰的拒绝,具有很强的情感共鸣和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处山方畏远:生活在山中,感到与外界的距离。
- 虽慕结深庐:虽然向往建立一个深入山林的居所。
- 要与云峰近:希望能与高耸的云峰相近。
- 宁将野客疏:宁愿与野外的客人保持距离。
- 涧苗未入俎:山涧中的幼苗还未成为食物,象征着自然的纯净。
- 林鸟或窥书:林中的小鸟偶尔偷偷看看书。
- 何事轻兹乐:有什么事情值得轻视这份宁静的乐趣呢?
- 而从出塞车:却要去追随外面的繁忙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在山中比作孤独的状态,强调与世隔绝。
- 对仗:如“云峰近”与“野客疏”,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如“小鸟窥书”,让自然事物赋予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对繁忙世事的反思,以及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渴望,传达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孤独与宁静。
- 云峰:代表高远与理想。
- 野客:象征世俗与繁忙。
- 涧苗:自然生长的纯净。
- 林鸟:自然的灵动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涧苗”指的是什么?
- A. 幼苗
- B. 书本
- C. 高峰
-
诗人更愿意与哪种存在亲近?
- A. 野客
- B. 云峰
- C. 车马
-
诗中提到的“出塞车”象征着什么?
- A. 宁静
- B. 繁忙
- C. 自然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对山水生活的热爱,但更侧重于秋天的宁静与美。
- 《月下独酌》:强调个体在自然中的孤独感,和对友谊的渴望。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梅尧臣及其同时代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提供古诗词的深入分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