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寒山拾得二十首008》

时间: 2025-01-19 21:38:30

幸身无事时,种种妄思量。

张三喘口窄,李四帽檐长。

失脚落地狱,将身投镬汤。

谁知受热恼,却不解思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幸身无事时,种种妄思量。
张三喘口窄,李四帽檐长。
失脚落地狱,将身投镬汤。
谁知受热恼,却不解思凉。

白话文翻译

在闲暇无事的时候,心中浮现出种种无谓的念头。
张三的喘息让人感觉窒息,李四的帽檐显得很长。
失足跌入地狱,投身沸汤的境地。
谁能知道受热的苦恼,却不懂得如何思考内心的凉意。

注释

  • :幸好,表示一种感慨或庆幸。
  • 妄思量:无谓的思考或想法。
  • 喘口窄:形容张三呼吸困难,可能暗指人生的窘迫。
  • 帽檐长:李四的帽檐很长,可能象征其高傲或与众不同。
  • 失脚:跌倒,失去平衡。
  • 地狱:比喻艰苦或痛苦的境地。
  • 镬汤:指热汤,象征着极大的痛苦。
  • 热恼:受热所带来的烦恼。
  • 思凉:思考内心的宁静或冷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主张通过改革来振兴国家,尤其在财政、兵役、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历史上称为“王安石变法”。王安石的诗词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细腻,常常反映出他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王安石晚年,正值他政治生涯的高潮与低谷交替之际。他在经历了多次政治斗争和改革尝试后,对人生、社会的思考愈发深入,诗中流露出对浮躁世态的反思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生活细节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的“幸身无事时”点明了诗人当下的状态,暗示出一种闲暇,然而“种种妄思量”却又引出内心的不安与困惑。诗人在描绘张三与李四时,透过对他们生活状态的描写,反映出人们在现实中所遭遇的困境与不平衡。张三的喘息、李四的帽檐,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小细节,却在诗人笔下显得极为沉重。

接下来的“失脚落地狱,将身投镬汤”,则是诗人对人生悲剧的深刻感悟,象征着人们在生活中因一时的失误而陷入深渊,痛苦不堪。最后一句“谁知受热恼,却不解思凉”,不仅表达了对痛苦的无奈,也反映出人们在面对困境时往往无法冷静思考内心的真实感受。

整首诗在形式上较为简练,但意蕴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复杂性的探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幸身无事时:诗人感叹在无所事事的时候,反而会产生更多的困扰。
  2. 种种妄思量:这些无谓的想法让他难以安宁。
  3. 张三喘口窄:描绘张三的窘迫,象征着生活的艰辛。
  4. 李四帽檐长:李四的形象似乎带有些许讽刺意味。
  5. 失脚落地狱:一旦失足,便陷入了无尽的苦难。
  6. 将身投镬汤:极端的痛苦,象征着无法逃避的命运。
  7. 谁知受热恼:质疑人们对痛苦的认知。
  8. 却不解思凉:指出人们常常忽视内心的冷静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落地狱”与“投镬汤”,将人生境遇比作极端的痛苦状态。
  • 对仗:诗中通过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节奏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象征:张三与李四的形象象征着社会中的不同角色与命运。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了人在生活中面临的无奈与困惑,探讨了人们在痛苦中往往无法自拔的心理状态,以及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张三:象征普通人,生活的窘迫。
  • 李四:象征社会中的另一种类型,可能代表高傲或特立独行。
  • 地狱:象征深重的困境与痛苦。
  • 镬汤:代表极端的苦难和无法逃避的现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张三”与“李四”分别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窘迫与高傲
    • B. 朋友与敌人
    • C. 志同道合者
  2. 诗中的“失脚落地狱”比喻什么?

    • A. 人生的失败
    • B. 身体的摔倒
    • C. 生活的美好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拟寒山拾得》与李白的《静夜思》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人生的思考,但王安石更强调生活的困扰,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