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鳌山集》
时间: 2025-01-16 21:33: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鳌山集
作者: 齐召南 〔清代〕
鳌山临水一青螺,
避寇曾传玉趾过。
牡蛎滩回春后雨,
飞龙纛映夕阳多。
此时万乘唯航海,
何日三军更渡河。
野寺仙题诗句在,
侍臣谁赋式微歌。
白话文翻译:
金鳌山如同一只青色的螺旋,傍水而立,
曾经为了躲避敌寇,传说中玉趾曾在此经过。
春天的牡蛎滩在细雨中得到复苏,
飞龙的旗帜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辉煌。
如今万乘之国只剩航海,
何时三军能够再次渡过河流?
那遥远的野寺中,仙人题写的诗句依然在,
而侍臣们又有谁能够赋出微弱的歌声?
注释:
- 鳌山:指金鳌山,传说中的海底神山,象征着雄伟和巍峨。
- 玉趾:传说中某位神仙或贵族的足迹,寓意着高贵与神秘。
- 牡蛎滩:指的是生长牡蛎的滩涂,春后雨水滋润,象征着生命的复苏。
- 飞龙纛:飞龙的旗帜,代表着帝国的威严与荣耀。
- 万乘:指的是拥有万乘之军的国家,象征着强大的军事力量。
- 渡河:比喻战斗和征伐。
- 仙题:指的是仙人所写的诗句,象征着高雅和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召南(约1645年-约1710年),清代诗人,字惟正,号天宇,生于明末,经历了明清更替的历史变迁。他的诗歌融合了古典与现实,风格上既有豪放之气,又不乏细腻的观察,常常表达对社会时局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金鳌山集》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和平交替的时期。诗人在诗中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局势,表达了对国家安宁和个人理想的渴望。
诗歌鉴赏:
《金鳌山集》通过描绘金鳌山的壮丽景象,传达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开篇以“鳌山临水一青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金鳌山的独特地理位置,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感。接着提到“避寇曾传玉趾过”,暗示了历史上的动荡与安宁的对比,富有历史感和象征意义。通过“牡蛎滩回春后雨”,诗人表现了自然的复苏与希望,直观地传达了生命的力量。
而“飞龙纛映夕阳多”则以壮丽的意象,展现出国之荣耀与威严,使人感受到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但随之而来的是“此时万乘唯航海,何日三军更渡河”,诗人用此表达了对国家现状的不满与忧虑,流露出对战争的渴望与对和平的期待。
最后两句“野寺仙题诗句在,侍臣谁赋式微歌”,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现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现实的反思。诗人在这短短的八句中,融合了自然、历史、政治与哲理,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鳌山临水一青螺:金鳌山似青色的螺旋,形象生动,传达自然之美。
- 避寇曾传玉趾过:历史的回顾,暗示曾有贵族或神仙的行迹。
- 牡蛎滩回春后雨:描绘春天的生机,象征着希望的复苏。
- 飞龙纛映夕阳多:盛大的旗帜映照夕阳,寓意国家的辉煌与荣耀。
- 此时万乘唯航海:现实的无奈,强国之象只剩航海,反映了国家的衰弱。
- 何日三军更渡河:对未来的期待与渴望,渴望再次征战的豪情。
- 野寺仙题诗句在:仙人的诗句仍在野寺,象征着高雅与超脱。
- 侍臣谁赋式微歌:对现实的反思,谁能再赋美丽的诗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金鳌山比作青螺,增强了形象感。
- 对仗:如“万乘唯航海,何日三军更渡河”,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金鳌山、飞龙等意象象征着国家的尊严与历史。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背景的结合,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对和平的渴望。诗人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反映出对历史的思索与对现实的批判,展现出一种悲怆而又豪迈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鳌山:象征雄伟与自然的力量。
- 玉趾:象征历史与贵族的象征。
- 牡蛎滩:象征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飞龙纛:象征国家的荣耀与威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鳌山临水一青螺”中的“青螺”比喻什么?
- A. 山的形状
- B. 水的颜色
- C. 动物
- D. 诗人心境
-
诗中的“万乘唯航海”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高兴
- B. 无奈
- C. 希望
- D. 愤怒
-
“侍臣谁赋式微歌”中的“式微”指的是什么?
- A. 盛世
- B. 衰落
- C. 战争
- D. 和平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齐召南的《金鳌山集》更强调对国家现实的反思与忧虑,而李白则是表现出豪放与乐观的情绪。两者都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齐召南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