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用康乐道路忆山中韵》
时间: 2025-01-01 18:07: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画用康乐道路忆山中韵
作者: 齐召南 〔清代〕
绣壁溅群瀑,合飞势渐缓。
水口回层峦,峭削如岸断。
茅茨四五家,篱落曲以款。
幽人此间住,好风涤烦懑。
桃源理或然,奥区事非诞。
绕径柳毵毵,依墙枣纂纂。
接筒引流长,叠石架桥短。
孤亭当翠微,脩竹森千笴。
远岫霭微岚,鸣禽乐暄暖。
飘飘携琴客,巾屦亦闲散。
问渠胡不弹,清音胜丝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景色和宁静的生活。绣壁上飞溅的瀑布,逐渐合拢而飞的水流显得缓和。水边回旋的山峦,峭壁如同断裂的岸边。四五家茅屋,篱笆曲折幽静。住在这里的隐者,喜欢清新的风能洗去烦恼。桃花源似乎真实存在,深处的幽区并非虚幻。小径旁柳树垂垂,靠墙的枣树正茂盛。水管引流绵延,叠石搭成的桥又短又小。孤亭坐落在翠绿的山微处,修长的竹子遮天蔽日。远山的烟雾缭绕,鸣鸟在温暖的阳光下欢快歌唱。携琴而来的朋友,轻松自在,鞋袜随意。问他何不弹琴,清音胜过丝竹乐器。
注释:
- 绣壁:比喻装饰华丽的山壁,形象生动。
- 合飞势渐缓:水流汇聚后速度变缓,形态优美。
- 幽人:隐士,指远离尘嚣的人。
- 桃源:指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象征理想的生活境地。
- 脩竹森千笴:形容竹林茂密,遮天蔽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齐召南,清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某次游历山中时的感悟,表达了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作者对清闲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齐召南的这首《题画用康乐道路忆山中韵》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山水画卷。诗中以“绣壁溅群瀑”开篇,立刻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动与活力。作为一首山水诗,它在描写景物的同时,也深入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中所描绘的环境充满了诗意,从飞流直下的瀑布到曲折的篱落,无不体现出一种幽静的美感。
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将山中生活的点滴呈现出来,表现出一种随性自在的生活哲学。隐者在此居住,享受着自然之美与心灵的宁静,令人向往。同时,诗中提到“桃源理或然”,更是引入了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暗示着生活中难以寻觅的理想境地。
整首诗气韵生动,意境深远,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与渴望,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令人沉醉其中。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绣壁溅群瀑:描写瀑布的壮观,形象生动。
- 合飞势渐缓:水流汇聚后柔和的变化,带有动静结合的美感。
- 水口回层峦:水流与山峦的结合,展现出自然的和谐。
- 幽人此间住:隐者的生活状态,体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结合,增强了诗的画面感。
- 对仗:如“接筒引流长,叠石架桥短”,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山中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解,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群瀑:象征自然的力量与美。
- 幽人:代表隐士生活的理想。
- 桃源:象征理想的生活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清代
- D. 明代
-
诗中提到的“桃源”指的是?
- A. 现实中的地方
- B. 陶渊明笔下的理想境地
- C. 一种花卉
- D. 一种乐器
-
诗中隐者的状态是?
- A. 忙碌
- B. 宁静
- C. 动荡
- D. 忧虑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齐召南的作品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山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但齐召南更注重细节描写,王维则强调意境的深远。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山水诗美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齐召南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