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卿何道夫和嘉字韵诗至数十道夫赠予数篇》

时间: 2025-01-14 07:27:01

放浪山颠与水涯,藜羹有味荐珍嘉。

根尘要识元非我,言语悬知未到家。

霜渚澄波空涨潦,风林脱木净浮华。

公明领取休论价,处事何须更作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放浪山颠与水涯,藜羹有味荐珍嘉。
根尘要识元非我,言语悬知未到家。
霜渚澄波空涨潦,风林脱木净浮华。
公明领取休论价,处事何须更作牙。


白话文翻译

在山顶和水边放浪,藜羹的滋味比珍馐更佳。
要识根尘的真相,关键在于我并非此物;
言语悬而未解,心灵尚未达到理想的境界。
霜冻后的湖面澄澈,空荡荡的水面如涨潮,
风吹过树林,树木脱去浮华的外衣。
公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何必再计较价格,
处理事情不必再斤斤计较。


注释

  • 放浪:指不拘泥于世俗的生活方式。
  • 藜羹:用藜草做成的羹,象征简单而真实的生活。
  • 根尘:指世俗的纷扰和虚妄。
  • 言语悬知:言语所表达的意义尚未完全领会。
  • 霜渚:指霜冻后的水面,清澈而空灵。
  • 公明:指公正、明白,有时可以理解为公正的回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流谦,宋代诗人,字子仪,号静斋,生于北宋。李流谦以其诗风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怀,常有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流谦与友人王正卿、何道夫交流之际,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诗中反映了对世俗繁华的淡泊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李流谦在这首诗中以山水为背景,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开篇的“放浪山颠与水涯”即表明了他不拘于世俗的生活态度,强调享受简单而真实的生活。藜羹的滋味比起珍馐更具吸引力,象征着对物质的淡泊和对精神的追求。

接下来的“根尘要识元非我”则反映了他对自我的深刻认识,强调在纷扰的世俗中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被表象所迷惑。此外,诗中“霜渚澄波空涨潦,风林脱木净浮华”描绘了自然界的静谧与纯净,传达出一种对浮华生活的厌倦和对真理的追求。

最后两句“公明领取休论价,处事何须更作牙”则表达了李流谦对待生活的态度,认为真理和公正是最重要的,处理事情不必过于计较得失,体现了他超然的处世哲学。这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意象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放浪山颠与水涯:在山顶和水边悠闲自在地生活。
  2. 藜羹有味荐珍嘉:简单的藜羹比起珍贵的美食更值得推崇。
  3. 根尘要识元非我:要透彻理解世俗的本质,关键在于我并不是其中的一部分。
  4. 言语悬知未到家: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仍未完全领悟,内心尚未归属理想的境地。
  5. 霜渚澄波空涨潦:霜冻后的湖面清澈透明,空荡荡的水面如涨潮。
  6. 风林脱木净浮华:风吹过树林,树木脱去浮华的伪装。
  7. 公明领取休论价:公正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不必再讨论其价值。
  8. 处事何须更作牙:处理事情时不必再斤斤计较,保持心态的平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中的简单事物与珍贵的美食进行比较,强调简单生活的价值。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的反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生活的描绘,传达了对物质世界的超然态度,强调内心的宁静与真实,反映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山水:象征自由与自然的生活态度。
  • 藜羹:代表朴素、简单的生活,反映诗人对物质的淡泊。
  • 霜渚:清澈的水面象征内心的明净与平和。
  • 风林:象征自然的力量,去除浮华的伪装,回归真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流谦在诗中提到的“藜羹”象征什么? a) 珍贵的美食
    b) 朴素的生活
    c) 复杂的人际关系
    d) 诗人的孤独

  2. 诗中提到的“公明”指的是什么? a) 物质财富
    b) 公正和真理
    c) 个人名誉
    d) 社会地位

  3.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a) 追求名利
    b) 对自然的赞美
    c) 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d)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饮酒》陶渊明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饮酒》相比,李流谦的诗歌更加强调对世俗的超脱,而陶渊明则更多描绘个人的隐逸生活。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李流谦的意境更为深邃,富有哲理。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李流谦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唐宋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