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层峦回合梵王宫,
色相楼台烟雨中。
千树门头盘石磴,
一铃殿角语天风。
林栖孤鹤樵僧返,
山拥重云野寺空。
薄暮疏钟催去客,
那禁神骏忆支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隆教寺的美丽景色和宁静氛围。高耸的山峦环绕着梵王宫,楼台在烟雨朦胧中显得格外迷人。门前千树环绕,石阶蜿蜒而上,一座铃声悦耳的殿宇与天风轻语。林中栖息的孤鹤,和樵夫、僧人一同归去,山间重云笼罩,野寺显得空寂无比。黄昏时分,稀疏的钟声催促着客人离去,心中不禁想起神骏的支公。
注释:
- 层峦回合:层叠的山峦环绕。
- 梵王宫:指佛教寺庙或宫殿,象征着神圣。
- 色相楼台:形容楼台的色彩和形态,给人美的享受。
- 千树门头:门前有千树环绕。
- 盘石磴:盘旋的石阶。
- 一铃殿角:形容殿宇的一角有铃声响起。
- 语天风:与微风轻声交谈。
- 林栖孤鹤:孤独的鹤栖息在树林中。
- 樵僧返:樵夫和僧人返回。
- 薄暮疏钟:黄昏时分,稀疏的钟声。
- 神骏:指高贵的神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震,清代诗人,生于顺治年间,活跃于康熙时期。他的诗歌主要受王维、孟浩然的影响,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隆教寺》创作于卢震游历名胜时,感受到寺庙的宁静和自然的和谐美,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与自然的热爱。诗中描绘的情境,既有自然的壮丽,又有心灵的寄托,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隆教寺》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与人文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佛教文化的向往。开头两句“层峦回合梵王宫,色相楼台烟雨中”,描绘了一幅高山环绕、寺庙隐现于烟雨中的画面,给人一种神秘而圣洁的感觉。接着,诗人细致描写了千树环绕的门头及蜿蜒的石磴,展现出自然的生机与灵动。
在“林栖孤鹤樵僧返”一句中,孤鹤、樵夫、僧人的意象交织,构建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令人感受到一种人间烟火的温暖。最后两句“薄暮疏钟催去客,那禁神骏忆支公”,将时间推向黄昏,钟声的回响像是在催促客人离去,同时也引发对支公的怀念,情感由外在景色转向内心的思索。
整首诗在描写上层次分明,意象丰富,既有宏伟的自然景观,又有细腻的人文情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层峦回合梵王宫:高耸的山峦环绕着梵王宫,传达出一种庄严和神秘感。
- 色相楼台烟雨中:楼台在烟雨朦胧的环境中,显得格外美丽。
- 千树门头盘石磴:门前千树环绕,石阶蜿蜒而上,展现出自然的迷人风光。
- 一铃殿角语天风:殿宇的一角传来铃声,与天风轻声交谈,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气氛。
- 林栖孤鹤樵僧返:孤鹤栖息在林中,樵夫和僧人都回归,表现出人与自然的融洽。
- 山拥重云野寺空:重云环绕,野寺显得空寂,传递出一种孤独感。
- 薄暮疏钟催去客:黄昏时分稀疏的钟声催促客人离去,带出时间的流逝感。
- 那禁神骏忆支公:让人想起神骏的支公,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 拟人:将铃声与风的对话拟人化,增添了诗的灵动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层峦回合”和“色相楼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隆教寺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和佛教文化的热爱,思考了人生的意义与哲理,传达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层峦:象征高远、庄严的山峰,也代表着人生的追求与理想。
- 梵王宫:象征着佛教的神圣与宁静。
- 孤鹤:代表着高洁与孤独,体现诗人内心的追求。
- 薄暮: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梵王宫”代表什么? A. 自然景观
B. 佛教寺庙
C. 宫殿建筑 -
诗句“薄暮疏钟催去客”中的“薄暮”指的是什么时间? A. 清晨
B. 黄昏
C. 正午 -
诗中描绘的“千树门头”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A. 空旷孤寂
B. 繁华热闹
C. 自然生机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与卢震《隆教寺》都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王维的诗更侧重于描写静谧的自然,而卢震则在此基础上融入了佛教文化的元素。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