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阳杂咏 其二》

时间: 2025-01-03 16:11:40

蟒甲船刳木,龙香剂割涎。

焚轮风有火,沸井水无烟。

硐户徵蚝饟,山居讼蛎田。

沿流频唤渡,九十九溪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台阳杂咏 其二
蟒甲船刳木,龙香剂割涎。
焚轮风有火,沸井水无烟。
硐户徵蚝饟,山居讼蛎田。
沿流频唤渡,九十九溪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展现了渔船的制作、香料的提炼、火焰的生生不息,以及山居生活的点滴细节。诗中提到的“蟒甲船”指的是用蟒蛇皮制成的小船;“龙香剂”则是指用龙香提炼的香料;“焚轮”与“沸井”描写了火焰与热水的状态。最后两句则展现了人们在溪边渡口的日常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注释:

  • 蟒甲船: 用蟒蛇的皮制作的小船。
  • 龙香剂: 一种香料,可能指从龙香树提取的香料。
  • 焚轮: 燃烧的轮子,这里形容火焰的旺盛。
  • 沸井: 指热水井,水在沸腾却没有烟雾。
  • 硐户: 窟洞的门口。
  • 徵蚝饟: 征求蚝饼,指一种用蚝制作的食物。
  • 讼蛎田: 讼指争执,蛎田是养殖蚝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尔准(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生活在江南水乡,擅长描绘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其作品多描写乡土风情,语言清新流畅,情感真挚,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台阳杂咏》是孙尔准在游历台阳地区时的创作,反映了他对当地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的观察与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场景,体现了清代社会的日常生活状态,具有很高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清代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开篇“蟒甲船刳木,龙香剂割涎”描绘了渔船的制作与香料的提炼,表现出人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接下来的“焚轮风有火,沸井水无烟”,则通过对比手法,展示了火焰的旺盛与水的沸腾,营造出一种生动的气氛。

“硐户徵蚝饟,山居讼蛎田”两句,进一步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细节,渔民们在洞口做蚝饼,争论蛎田的事务,展现了人们生活的琐碎与真实。最后一句“沿流频唤渡,九十九溪边”,则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画面感,描绘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整首诗以生动的自然景象和真实的生活细节,展现了清代水乡的风貌,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蟒甲船刳木:描绘用蟒蛇皮制成的小船,强调了地域特色与手工艺。
  2. 龙香剂割涎:指提炼香料的工艺,展现出生活的多样性。
  3. 焚轮风有火:描写火焰的生动形态,表现自然的力量。
  4. 沸井水无烟:对比火焰与水的状态,展现生活的清新与宁静。
  5. 硐户徵蚝饟:强调乡土生活中的饮食文化。
  6. 山居讼蛎田:展现乡村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7. 沿流频唤渡:描绘生活中的日常活动,营造出一种生动的氛围。
  8. 九十九溪边:反映自然环境的宁静与人们的和谐共处。

修辞手法:

  • 对比:如“焚轮风有火,沸井水无烟”,通过对比展现火与水的不同状态。
  • 意象:蟒甲、龙香等意象生动形象,创造出丰富的画面感。
  • 排比:诗中多次使用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清代江南水乡的自然与人文和谐,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通过细致的描绘,展现了乡土生活的美好,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气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蟒甲:象征着地方特色与手工艺的传统。
  • 龙香:代表了生活的丰富多彩与文化的多样。
  • 焚轮、沸井: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力量。
  • 蚝饟、蛎田:展现了地方饮食文化的独特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蟒甲船是用什么制作的?

    • A. 蟒蛇皮
    • B. 鱼皮
    • C. 木头
  2. “焚轮风有火”中的“焚轮”指什么?

    • A. 燃烧的轮子
    • B. 风车
    • C. 水车
  3. 诗中描绘了哪种食物?

    • A. 蚝饼
    • B. 面条
    • C. 包子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家傲》 by 范仲淹
  • 《江南春》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江南春》:同样描写江南水乡的美,但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盎然。
  • 《渔家傲》:强调渔民的生活与对自然的依赖,展现了人与自然的深厚联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美与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