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二首》
时间: 2025-01-19 18:09: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日二首
作者:苏辙
酒经重九尚残卮,
雨送初寒问箧衣。
养气安闲真得计,
读书勤苦已知非。
谩存讲说传家学,
深谢交游绝世讥。
筑室未成中自笑,
何如茅屋对柴扉。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重阳节喝酒时,酒还剩下一些;
初冬的细雨送来寒意,我问起衣橱里的衣服。
养生安闲确实是个良策,
勤奋读书却发现自己常常错了。
空谈传家之学,
深感对世俗交游的讥讽。
房子还没建成我就自得其乐,
比起茅草屋门前的柴门,何必在意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重九:指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 尚残卮:酒杯中仍有剩酒。
- 问箧衣:询问衣柜里的衣物,暗指冬季的到来。
- 养气安闲:保持气息的平和与安闲。
- 谩存讲说:只是空谈传家之学。
- 深谢交游:衷心感谢对世俗交际的讥讽。
典故解析:
- 重阳节:古代人们在这天登高、饮酒、赏菊,寓意长寿。
- 茅屋与柴扉:象征简朴而真实的生活状态,强调内心的满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苏轼的弟弟。以诗、文、词、书法等多方面的才华闻名,风格清新脱俗,常以哲理的思考为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十日重阳之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际交往的看法,反映出他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诗歌鉴赏:
苏辙的《十日二首》展现了他对生活深刻的思考,诗中不仅有对重阳节的感怀,也流露出对个人处境的自省与反思。首联提及节日的酒,似乎在描绘一种温馨的节日气氛,但随之而来的寒意又让人感受到季节变换的无情,暗示了人生的无常。
在中间两句中,诗人强调了“养气安闲”的重要性,似乎是在告诫读者,平和的心态才是应对生活挑战的最佳策略。然而,伴随这种安闲的生活状态,诗人又自觉读书的辛苦与错误,表现出一种对知识追求的谦逊和自省。
后两句则以自嘲的方式,表现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虽然房屋未成,诗人却能自得其乐,反而觉得与茅屋对比并无差别。这种对生活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的超然与洒脱,强调了精神生活的丰富比物质条件更为重要。
整首诗意境清新,情感真挚,表现了苏辙作为士人的理想与追求,展示出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酒经重九尚残卮:在重阳节饮酒,酒杯里还留有些许酒。这是对节日的描绘,但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雨送初寒问箧衣:细雨飘洒,寒冷的初冬来临,诗人关注衣物,表现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
- 养气安闲真得计: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安宁,确实是一种明智的生活方式。
- 读书勤苦已知非:勤奋读书的过程充满艰辛,然而却常常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表现出谦逊与自省。
- 谩存讲说传家学:空谈传世之学,诗人对此表示不屑,暗指世俗的浮华。
- 深谢交游绝世讥:衷心感谢那些对世俗交往的讥讽,表现出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 筑室未成中自笑:房屋尚未建成,诗人对这种不完美心态自得其乐,表现乐观。
- 何如茅屋对柴扉:与茅草屋相比,诗人认为生活的本质并不在于物质条件,而在于内心的满足。
修辞手法:
- 对仗:首联与中间两句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茅屋对柴扉”比喻简朴的生活态度,强调精神胜于物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简单、安闲生活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知识的谦卑态度,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重阳节:象征长寿与团聚,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酒:代表欢乐与生活的享受,同时也隐喻时间的流逝。
- 初寒:暗示岁月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
- 茅屋:象征简朴而真实的生活,体现出诗人对物质的淡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重九”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中秋节
- B. 端午节
- C. 重阳节
- D. 春节
-
诗人对“读书勤苦”的态度是什么?
- A. 骄傲
- B. 自省
- C. 无所谓
- D. 轻视
-
诗中提到的“茅屋”象征什么?
- A. 富贵
- B. 简朴
- C. 忧伤
- D. 热闹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登高》(杜甫):对人生的感慨与哲思。
诗词对比:
- 《月夜》(杜甫)与《十日二首》的对比:两者都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杜甫更多表现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而苏辙则强调内心的安宁与淡泊。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文鉴赏辞典》
- 《苏辙文集》
这些书籍能够帮助深入了解苏辙及其作品的背景、风格和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