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范郎中仰之咏雪》
时间: 2025-01-04 09:34: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仓廪未应空,长天霰雪濛。
琼瑶布地净,组练出师雄。
云阔诸峰遍,花繁百草同。
农谣麦垅外,客兴酒杯中,
聚散占风力,消融验药功。
历城西北阳起石山,其上不留雪。
远游聊自喜,三见岁时丰。
白话文翻译:
仓库里不应该空荡荡的,漫天飞舞着霰雪。
雪花如琼瑶般洁白,铺满大地,犹如出征的雄师。
云层宽广,四周的山峰都被覆盖,花草繁盛一片。
农民的歌声在麦垅外回荡,客人兴致高昂地举杯畅饮,
聚散之间掌握着风的力量,雪融化后检验药效的成功。
历城西北的阳光照射在石山上,却没有留下雪的痕迹。
远游让我心中欢喜,三次见证了丰收的季节。
注释:
- 仓廪:指的是粮仓。
- 霰雪:小雪粒,这里形容雪下得细密。
- 琼瑶:指洁白的雪。
- 组练:比喻整齐的阵列,形容雪的洁白如同出征的军队。
- 农谣:农民的歌谣。
- 麦垅:麦田的垄。
- 聚散占风力:指根据风的变化来掌握聚散的情况。
- 历城:地名,指历城地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乃苏轼的弟弟。他与兄长共同被称为“苏氏兄弟”,在文学上造诣深厚,擅长诗词与散文,其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国家经济逐渐恢复、农业丰收的时代。诗中描绘了冬季雪景和农田丰收的喜悦,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苏辙的《次韵范郎中仰之咏雪》是一首描写雪景与丰收的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与内心的感悟。诗的开头用“仓廪未应空,长天霰雪濛”引入,描绘了冬季的雪景,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美丽的感觉。接着,诗人以“琼瑶布地净,组练出师雄”形容雪的洁白和厚重,暗含了对丰收的期待与信心。整首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从雪景到农田,再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
诗中“农谣麦垅外,客兴酒杯中”的描写则将视线转向人们的生活,体现出诗人与乡土之间的密切联系。聚散之间的“聚散占风力,消融验药功”则是对自然规律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与对自然的敬畏。最后一句“远游聊自喜,三见岁时丰”让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表达了对丰收的喜悦和对人生命运的乐观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仓廪未应空:暗示丰收的预期,粮仓不会空荡荡的。
- 长天霰雪濛:描绘冬天的雪景,细雪纷飞。
- 琼瑶布地净:雪花洁白如玉,铺满大地。
- 组练出师雄:比喻雪的整齐与厚重,像是出征的队伍。
- 云阔诸峰遍:云层宽广,所有山峰都被雪覆盖。
- 花繁百草同:春天的花草繁盛共生,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 农谣麦垅外:乡村的歌谣在麦田外响起,展现生活的气息。
- 客兴酒杯中:客人在酒杯中畅饮,体现人们的欢愉。
- 聚散占风力:根据风的变化来掌握人与自然的关系。
- 消融验药功:雪融化后检验药效的成功,象征着自然与人类的互动。
- 历城西北阳起石山,其上不留雪:强调特定地势的不同,反映出自然的多样性。
- 远游聊自喜,三见岁时丰: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喜悦与对生活的满足。
修辞手法:
- 比喻:“琼瑶布地净”比喻雪的洁白。
- 拟人:将雪描绘成“出师雄”的队伍,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上下句的结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雪景与丰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纯洁、宁静,预示着丰收的希望。
- 仓廪:代表生活的富足与安稳。
- 农谣:象征乡土情怀与生活气息。
- 酒杯:象征欢庆、友谊与人生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霰雪”指的是什么? A. 大雪
B. 小雪粒
C. 雨水
D. 冰雹 -
“琼瑶布地净”中的“琼瑶”指什么? A. 珍珠
B. 玉石
C. 雪花
D. 花朵 -
诗中提到的“历城西北阳起石山”在自然景观中有什么特点? A. 永远有雪
B. 不留雪
C. 只有花
D. 一直在下雨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梅花》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 苏辙《次韵范郎中仰之咏雪》与王安石《梅花》:均以自然景观为题材,但苏辙更强调丰收与生活的喜悦,王安石则通过梅花表达孤傲与坚韧。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