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告家居次韵贡父见寄》
时间: 2025-01-04 09:22: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得告家居次韵贡父见寄
作者:苏辙
君恩赐告许归来,
雨后中庭有绿苔。
起问日高三丈久,
卧闻车过九门开。
泥封连日传新语,
腕脱知君有轶才。
十八二十二两日除目猥多,
待得晴干追后乘,
未应尘土热如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我对君恩的感激,您允许我回家。雨后的庭院中生长着绿苔。我起身询问,太阳已经高挂了很久,躺在床上听到车马经过九门的声音。连续几天的泥土封住了信息的传递,知道您有非凡才华的手腕已然脱去。十八、二十二这两天,眼前的视线因尘土而模糊。待到天晴,期待能追赶上后面的行程,不应再像尘土一样热得像灰烬。
注释
字词注释:
- "君恩": 君主的恩泽,指对我的恩惠。
- "赐告": 赐予的消息或通知。
- "绿苔": 雨后生长的绿色苔藓,象征生机与清新。
- "高三丈": 形容时间过去很久,太阳高挂。
- "泥封": 泥土封住了信息的传播。
- "腕脱": 指手腕的自由,暗指才华的释放。
典故解析:
- 此诗提到的“九门”,可能是指长安城的门,体现了作者对时局的关注和对生活环境的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字子由,号頔堂,宋代著名词人、政治家,与兄苏轼共称“苏门二杰”。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辙回归家居之际,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与对家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们对平静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苏辙的《得告家居次韵贡父见寄》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恩情的感激和对家庭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君恩赐告许归来,雨后中庭有绿苔”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清新与生机,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愉悦。接着,诗人通过对时间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生活的思念,并隐含对外界变化的关注。
"起问日高三丈久"表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日常生活的深刻体验。“卧闻车过九门开”,则体现出他对社会动态的敏感和对生活细节的观察,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层次感。诗中后半部分,关于“泥封连日”和“腕脱知君有轶才”的描写,既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赏,也传递出对时代变迁的思考。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透过日常生活的点滴,展现出诗人对自然、友情和生活的深切思考,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君恩赐告许归来:感谢君主的恩赐,终于可以回家。
- 雨后中庭有绿苔:雨后的庭院里长满了绿苔,象征生机与希望。
- 起问日高三丈久:起身询问,太阳高悬,时间已过去很久。
- 卧闻车过九门开:躺着听到车马经过九门,暗示外界的繁忙与变化。
- 泥封连日传新语:连续几天因泥土封住,信息不能传递。
- 腕脱知君有轶才:手腕的自由表明知道您有非凡才华。
- 十八二十二两日除目猥多:这两天因为尘土,视线模糊。
- 待得晴干追后乘:期待天晴之后能追赶行程。
- 未应尘土热如灰:不应该再像那尘土一样热得像灰烬。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尘土热如灰”比喻内心的烦躁与失落。
- 对仗: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自然的喜爱,以及对家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变迁的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苔:象征生命力和清新。
- 九门:代表社会与生活的繁忙。
- 尘土:暗示生活的繁琐与困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辙的诗歌风格以____为主。 A. 豪放
B. 清新自然
C. 忧国忧民
D. 细腻婉约 -
“泥封连日传新语”中“泥封”指的是: A. 封闭的状态
B. 交通受阻
C. 信息传播缓慢
D. 自然现象 -
诗中提到的“九门”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长安城的城门
C. 学校的门口
D. 家庭的入口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诗词对比: 苏辙与苏轼的作品都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体悟。苏轼的《水调歌头》更侧重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而苏辙的《得告家居次韵贡父见寄》则更加注重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出兄弟间的深厚情谊和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苏辙诗集》
- 《中国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