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寻洪尊师不遇
作者: 刘长卿 〔唐代〕
古木无人地,来寻羽客家。
道书堆玉案,仙帔叠青霞。
鹤老难知岁,梅寒未作花。
山中不相见,何处化丹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来到一片古老的无人之地,寻访他的老师洪尊师,却未能相见。诗中描绘了老师的住所,书籍堆积在玉案之上,仙人的披风叠放如青色的云霞。时间如鹤般苍老,梅树因寒冷而未开花。在这山中久无相见,究竟在哪里能找到化丹砂的地方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古木:古老的树木,象征静谧与岁月。
- 羽客:指修道之人,寓意高洁。
- 道书:指道教经典书籍。
- 玉案:指用玉石制成的桌案,象征尊贵。
- 仙帔:仙人的披风,代表神仙的风范。
- 丹砂:道教炼丹的材料,象征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
典故解析
- 羽客:在古代诗歌中常用来指代道士或修道者,传递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感。
- 丹砂:在道教文化中,丹砂是炼丹术的重要材料,象征着追求长生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唐代诗人,字耽美,号阮亭,晚年曾任太子中允,著有《刘长卿集》。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刘长卿的游历中,表达了他对道教文化的向往与对师长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他在修道过程中所遇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寻洪尊师不遇》是一首浓厚的道教色彩的诗歌,诗人以古木无人地的意境,营造出一种清幽寂静的氛围,表达了对洪尊师的思念与敬仰。诗的开头通过“古木无人地”引入,暗示了诗人所处的孤独与清幽,营造出一种寻访的气氛。接着“道书堆玉案,仙帔叠青霞”描绘了师长的居所,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高洁的形象,体现了对道教文化的向往。
诗中“鹤老难知岁,梅寒未作花”两句,通过对时光流逝和自然变迁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心中对师长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思索。最后一句“山中不相见,何处化丹砂”则以问句形式结束,传达了诗人对道教理想和追求的渴望,同时也体现了对师长未能相见的惋惜。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示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追求和对师长的敬重,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难以言表的孤独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木无人地:描绘环境的清幽,强调孤独的氛围。
- 来寻羽客家:表明寻访的目的,寄托了对师长的敬仰。
- 道书堆玉案:展现了道教文化的深厚与神秘。
- 仙帔叠青霞:形象地描述了师长的优雅气质。
- 鹤老难知岁:感慨时间的无情与流逝。
- 梅寒未作花: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时光的思考。
- 山中不相见:反映了诗人对师长的失望与渴望。
- 何处化丹砂:以问句形式,传达了对理想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鹤比作岁月,增强了诗的哲理性。
- 对仗:如“道书堆玉案,仙帔叠青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梅寒未作花,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加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道教理想的追求与对师长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孤独与无奈的感慨,展现了道教文化中的哲学思考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木:象征着岁月与静谧。
- 羽客:象征高洁与超脱。
- 道书:象征道教文化的深厚。
- 仙帔:象征修道者的优雅。
- 鹤:象征长寿与时间的流逝。
- 梅:象征坚韧与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古木无人地”表达了什么样的环境?
A. 热闹的市集
B. 清幽的孤独
C. 繁华的街道 -
“何处化丹砂”意味着什么?
A. 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
B. 寻找美食的地方
C. 旅行的目的地 -
诗中提到的“羽客”是指什么?
A. 一位诗人
B. 道士或修道者
C. 一位商人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思念之情的诗作。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描绘旅途的孤独与思念。
诗词对比
- 刘长卿《寻洪尊师不遇》与王维《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静谧与内心的孤独,但刘长卿更强调对师长的思念,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对自然的沉醉与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
以上是对《寻洪尊师不遇》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能帮助理解这首诗的深刻内涵与美妙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