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边将有怀》

时间: 2025-01-14 22:30:16

少年辞魏阙,白首向沙场。

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

暮笳吹塞月,晓甲带胡霜。

自到云中郡,于今百战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代边将有怀
少年辞魏阙,白首向沙场。
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
暮笳吹塞月,晓甲带胡霜。
自到云中郡,于今百战强。

白话文翻译:

年轻时我告别魏国的宫阙,如今白发苍苍在沙场上征战。
瘦弱的马儿依恋着秋天的草地,征战的士兵思念着故乡。
黄昏的号角声在边塞吹响,晨曦中的盔甲沾满了胡人的霜雪。
自从来到云中郡以来,至今已经历了百场激战。

注释:

  • 魏阙:指魏国的宫阙,象征着年轻时的荣华富贵。
  • 沙场:战场,指士兵们征战的地方。
  • 瘦马:指战马消瘦,暗示战乱的艰辛。
  • 征人:指征战的士兵。
  • 暮笳:黄昏时分的号角声。
  • 晓甲:晨光中的盔甲。
  • 云中郡:指云中地区,可能是边疆的军事重镇。

典故解析:

“魏阙”出自历史对魏国的称呼,代表着士人的理想与归属;“百战”则反映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真实感受和对战争的厌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长卿,唐代诗人,生于盛世,却因身处边疆,常愁苦于战乱与离别。他的诗作多描写边塞生活,饱含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边关,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厌倦以及对故乡的思念。随着战事的频繁,士兵们多次征战,离家愈久,思乡之情愈发浓烈。

诗歌鉴赏:

《代边将有怀》是一首深具情感的边塞诗,通过对比年轻与年老、战场与故乡,刘长卿展现了士兵身处战乱中的无奈与孤独。开头两句以“少年”和“白首”形成鲜明对比,暗示诗人从青春年少到白发苍苍的变化,传达出时光流逝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常。接下来的“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描绘了战马的疲惫和士兵的思乡之情,象征着战斗带来的身心疲惫。最后两句“暮笳吹塞月,晓甲带胡霜”用生动的意象表现了边塞的荒凉与凄清,暗示战争的长期与残酷。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深刻地反映了士兵的心理状态与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少年辞魏阙:年轻时我离开了荣华富贵的宫阙。
    2. 白首向沙场:如今已白发苍苍,却仍在沙场征战。
    3. 瘦马恋秋草:战马因饥饿而消瘦,却依恋秋天的草原。
    4. 征人思故乡:征战的士兵思念着遥远的故乡。
    5. 暮笳吹塞月:黄昏的号角声在边塞响起,映照着明月。
    6. 晓甲带胡霜:清晨的盔甲上沾满了胡人的霜雪。
    7. 自到云中郡:自从来到云中郡,已经历了无数战斗。
    8. 于今百战强:至今已打了百场强烈的战争。
  • 修辞手法

    1. 对比:通过年轻与年老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战争的无情。
    2. 意象:用“瘦马”“秋草”等意象,生动描绘了战乱带来的艰辛与思乡情绪。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战争的厌倦,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瘦马:象征战争的残酷与艰辛,反映士兵的困境。
  • 秋草:象征生命的凋零与战场的荒凉。
  • 暮笳、晓甲:分别代表了战争的开始与结束,暗示着士兵的日常生活与疲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魏阙”指的是哪个国家的宫阙?

    • A. 魏国
    • B. 晋国
    • C. 楚国
    • D. 齐国
  2. “瘦马恋秋草”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思乡
    • C. 疲惫
    • D. 期待

答案

  1. A. 魏国
  2. C. 疲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燕歌行》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代边将有怀》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前者更多体现了壮志豪情,而后者则流露出对战乱及思乡的深切感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史》
  • 《刘长卿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