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灵澈上人归嵩阳兰若》

时间: 2025-01-21 10:01:38

南地随缘久,东林几岁空。

暮山门独掩,春草路难通。

作梵连松韵,焚香入桂丛。

唯将旧瓶钵,却寄白云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灵澈上人归嵩阳兰若
作者: 刘长卿 〔唐代〕

南地随缘久,
东林几岁空。
暮山门独掩,
春草路难通。
作梵连松韵,
焚香入桂丛。
唯将旧瓶钵,
却寄白云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上人归隐生活的送别之情。南方的生活已经久矣,东林空荡已数年。暮色中的山门紧闭,春天的草路也变得难以通行。吟唱佛教的韵味,焚香于桂花丛中。唯有那旧的瓶钵,愿寄托于白云之中,表达一种无羁的洒脱。

注释

字词注释

  • 随缘:顺应缘分,指随遇而安。
  • :指空无,无所依托。
  • 独掩:单独关上。
  • 难通:难以通行。
  • :佛教的声音或韵味。
  • 焚香:烧香,表示对佛的敬仰。
  • 旧瓶钵:比喻过去的生活和物品。
  • :寄托。
  • 白云:象征自由与洒脱。

典故解析

  • 嵩阳兰若:嵩阳是嵩山的一个地方,兰若指佛教的寺庙,象征隐逸和修行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字耽美,号阮亭,唐代诗人,擅长五言诗和七言诗。他的诗歌常常表达道教和佛教的思想,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他送别朋友灵澈上人返回嵩阳的过程中,体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朋友的惜别之情,反映出当时社会对隐士生活的崇尚。

诗歌鉴赏

《送灵澈上人归嵩阳兰若》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思的送别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朋友归隐生活的祝福与惜别之情。诗的开头用“南地随缘久”引出灵澈上人在南方的生活,突显出他与世无争的洒脱态度。接着“东林几岁空”,则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孤独感,诗人在此处以空虚的场景映衬内心的感受。

“暮山门独掩,春草路难通”的意象,展现出一种隐居的孤独与自然的宁静,仿佛在诉说着人们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实际的艰难。“作梵连松韵,焚香入桂丛”则体现了佛教的思想,表达了一种心灵的寄托与向往,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自然之中,寻求心灵的平静。

最后两句“唯将旧瓶钵,却寄白云中”更是点明了整首诗的主题,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告别与对未来的希冀。白云象征着自由与无拘无束,诗人希望将自己的心灵与理想寄托于此,展现出一种洒脱与超然的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南地随缘久”:南方生活多随缘而安,时间已久。
  2. “东林几岁空”:东林寺空荡数年,暗示孤独与沉寂。
  3. “暮山门独掩”:黄昏中山门紧闭,象征隐逸与内心的孤独。
  4. “春草路难通”:春草生长,路途难行,表明归隐的艰难。
  5. “作梵连松韵”:吟唱佛教的韵味,展现内心的向往。
  6. “焚香入桂丛”:烧香于桂花丛中,表示对佛的敬仰与寄托。
  7. “唯将旧瓶钵”:旧瓶钵象征过去生活的寄托。
  8. “却寄白云中”:将心灵寄托于白云,表达自由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旧瓶钵比作过去的生活,表达对过往的追忆与告别。
  • 对仗:如“暮山门独掩,春草路难通”,形成一种平衡的美感。
  • 意象:以自然景象传达诗人的情感,增强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表达了对自由、宁静和心灵寄托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地:象征着随缘的生活环境。
  • 东林:代表隐逸与孤独。
  • 暮山:象征黄昏,暗示时间的流逝。
  • 春草:象征生机与隐逸生活的艰难。
  • :象征佛教的思想与境界。
  • 白云:象征自由与无拘无束的心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南地随缘久”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随意而安
    B. 忍耐与坚持
    C. 急功近利

  2. “焚香入桂丛”中焚香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追求名利
    B. 对佛的敬仰
    C. 享受生活

  3. 诗中“唯将旧瓶钵”所指代的是什么?
    A. 过去的生活
    B. 未来的希望
    C. 朋友的情谊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朋友间的情谊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对别离的伤感与自然之美。

诗词对比

  • 刘长卿与王维的诗歌都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但刘长卿更多融入了佛教的元素,而王维则更倾向于道教的思想。
  • 比较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归嵩阳兰若》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前者更强调隐逸与洒脱,后者则更注重情感的流露与自然的联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