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旧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7 08:45:10

习静长翻《般若经》,每依月观与风亭。

自从环佩无消息,檐马丁冬不忍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习静长翻般若经,每依月观与风亭。
自从环佩无消息,檐马丁冬不忍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静谧的环境中翻阅《般若经》的情景,常常依靠在月光下的风亭,感受着自然的宁静。然而,自从失去了环佩的消息,檐下的马丁鸟在冬天的寒冷中也不忍继续鸣叫,反映了作者的孤独与失落。

注释

  • 习静:习惯于安静的环境。
  • 般若经:佛教经典,讲述智慧与空性。
  • 环佩:指佩戴的玉器或铃铛,象征美好的情感或人际关系。
  • 檐马丁:马丁鸟,一种小鸟,常栖息在屋檐下。
  • 不忍听:不忍再听到鸣叫,表现出对失去的哀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蒋延鋐,清代诗人,生于1722年,身世显赫,但对仕途并不热衷,喜好吟诗作画,作品多表现山水田园之情,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蒋延鋐与友人分别后,表达了他对友谊的怀念和孤独感,正值深冬,环境的寒冷与内心的孤寂相互交织。

诗歌鉴赏

《感旧二首》其二以平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深秋或初冬的宁静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自己的孤独与失落。开头的“习静长翻般若经”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佛教经典的热爱,也体现出他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诗中“每依月观与风亭”更是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月光与风的交织,仿佛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

然而,随着“自从环佩无消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浮现。环佩的消失不仅是对友人的怀念,也象征着美好关系的破裂。最后一句“檐马丁冬不忍听”,则表现了自然界中生物对寒冷的不适应,反映出诗人对失去的痛苦和对生命的感慨。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示了深沉的思考与感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习静长翻般若经:常常在安静中翻阅佛教经典,显示对智慧的追求。
  2. 每依月观与风亭:月光下的风亭,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3. 自从环佩无消息:失去的友人或情感,带来了内心的孤独。
  4. 檐马丁冬不忍听:冬天的寒冷使得小鸟不再鸣叫,象征着失落的哀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环佩”比喻为情感的象征,表现失落。
  • 拟人:马丁鸟的行为被赋予了情感,表现出对环境的反应。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示了内外景的冲突。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旧友的怀念与内心的孤独,借景抒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回忆的珍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般若经”:象征智慧与内心的平静。
  • “月”:象征孤独与思念,常与情感相连。
  • “风亭”:宁静的环境,代表内心的安宁。
  • “环佩”:象征过往的美好情感。
  • “檐马丁”:小鸟代表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呼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经典书籍是什么?

    • A. 道德经
    • B. 般若经
    • C. 红楼梦
  2. 诗人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对友人的怀念
    • B. 对自然的赞美
    • C. 对财富的渴望
  3. “檐马丁”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快乐
    • B. 失落
    • C. 繁荣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1. 《月夜忆舍弟》:同样通过月光表达思念的情感,但更侧重于亲情。
  2. 《静夜思》: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情感更加直接。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