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书》

时间: 2025-01-04 10:30:25

泪粉匀开满镜愁,麝煤拂断远山秋。

一痕心寄银屏上,不见人来竹叶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泪粉匀开满镜愁,
麝煤拂断远山秋。
一痕心寄银屏上,
不见人来竹叶舟。

白话文翻译:

满镜子的愁苦,如同泪水和粉色的妆容交织在一起。麝香的煤烟轻轻拂过,似乎割断了远处山的秋意。心中一片痕迹寄托在银色屏风上,却不见有谁乘着竹叶舟前来探望。

注释:

  • 泪粉:指因悲伤而流下的泪水和化妆用的粉,代表愁苦。
  • 麝煤:指一种香料,带有香气,暗喻秋天的凉意。
  • 银屏:古时用银色材料制成的屏风,寓意隔绝的空间。
  • 竹叶舟:竹制的小船,常用作诗中表达人们的归来或离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淑真(约1085年-约1145年),字子英,号清芬,南宋女词人,以才情和婉约风格闻名。她的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对生活的思考,尤其在爱情与离别方面。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朱淑真经历人生苦闷之时,反映出她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的感受。社会动荡的背景与个人情感的纠葛,构成了她作品的深刻内涵。

诗歌鉴赏:

《闷书》一诗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开篇“泪粉匀开满镜愁”,通过“泪”和“粉”的对比,揭示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悲哀。镜子不仅是一个反射的工具,更是心灵的映照,表达了诗人因愁苦而无法自已的情绪。

“麝煤拂断远山秋”一句,运用“麝煤”这一香料,渲染出淡淡的忧伤气息,仿佛远山的秋色因愁苦而变得更加苍凉。这种感受在“心寄银屏上”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诗人将自己的思念寄托于银屏之上,象征着一种无奈的隔绝感,暗示着情感的无法传递。

结尾“竹叶舟”的意象则引发了人们对归来的思考,竹叶舟象征着灵动与归属,然而“见人来”的失落感则让人深感无奈与孤独。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情感的深刻思考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泪粉匀开满镜愁:愁苦在镜子中映现,泪水与粉彩的交织,象征着内心的忧伤。
  2. 麝煤拂断远山秋:麝香的气息如同秋天的凉意,传达出一种隔绝与失落。
  3. 一痕心寄银屏上:将心中思念寄托于银色屏风,表现出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4. 不见人来竹叶舟:期待中的来访却没有出现,竹叶舟象征着归来的希望与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泪粉”比喻悲伤的情感。
  • 拟人:如“拂断”赋予了麝煤以动作,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孤独与思念展开,揭示了诗人对失去爱情的感伤与对美好情感的渴望,展现了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泪粉:象征着悲伤与女性的柔美。
  • 麝煤:暗喻着秋天的气息,带有淡淡的忧伤。
  • 银屏:代表着隔离与思念的载体。
  • 竹叶舟:象征着归属与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泪粉匀开”中“泪”与“粉”代表什么情感?

    • A. 幸福
    • B. 忧伤
    • C. 愤怒
  2. “不见人来竹叶舟”中的“竹叶舟”象征什么?

    • A. 旅行
    • B. 归属与希望
    • C. 离别
  3. 诗人通过“银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无奈与孤独
    • B. 喜悦与欢聚
    • C. 期待与信任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韦庄《思帝乡》

诗词对比
朱淑真的《闷书》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女性在爱情与孤独中的心境,但朱淑真的作品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感,而李清照则展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朱淑真诗文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