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瘦
朱淑真 〔宋代〕
春花秋月若浮沤,
怎得心如不系舟。
肌骨大都无一把,
可怜禁驾许多愁。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花,秋天的月,宛如浮动的泡沫,
怎能让我的心情像一只不系的船呢?
我的身体和骨骼几乎没有一点力量,
可怜的是我被禁锢在这里,承受着许多忧愁。
注释
字词注释
- 浮沤:形容轻浮而不稳定的事物,常用来比喻事物的虚幻不实。
- 心如不系舟:比喻心情无所依托,漂泊不定。
- 肌骨:指身体的力量和状态。
- 禁驾:形容被禁锢或无法自由行动。
- 愁:忧愁、忧虑,表达内心的苦闷。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心如不系舟”这一比喻在古代诗词中常用于形容思绪的漂泊,常见于表达情感的诗句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淑真,字文君,号千秋,晚号天香,南宋女诗人,以其婉约的诗风和深刻的情感著称。她的诗多描绘女性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女性的柔情与坚韧。她的作品常蕴含着对生活、对爱情的深刻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局限。
创作背景
《清瘦》写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女性的地位受到限制。朱淑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身的孤独与愁苦,反映了她对自由与爱情的渴望。
诗歌鉴赏
《清瘦》是一首充满感伤的抒情诗,诗人通过对春花秋月的描写,表达了内心的浮躁与无所依托。诗的前两句“春花秋月若浮沤”,将自然美景与自身感受相结合,透过春花和秋月的变化,隐喻人生的无常与短暂。随后,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心境的漂泊:“怎得心如不系舟”,这一比喻形象地描绘出心灵的无依无靠,令人感同身受。
接下来的两句“肌骨大都无一把”,道出了身体的虚弱与无力,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无力感。而最后一句“可怜禁驾许多愁”,则表明了诗人在内心愁苦中的被禁锢感。整首诗在简短的文字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展现了朱淑真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由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花秋月若浮沤:春天的花朵与秋天的月亮就像浮动的泡沫,形象地表达了自然美的短暂和虚幻。
- 怎得心如不系舟:表达了诗人的心灵漂泊,没有依托,充满了无奈与迷茫。
- 肌骨大都无一把:暗示身体虚弱,缺乏力量,反映出一种无能为力的状态。
- 可怜禁驾许多愁:表达了被困于愁苦中的可怜状态,强调了内心的压抑与苦闷。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心如不系舟”,用船比喻心情的漂荡,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春花秋月”和“肌骨大都”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如花与月)赋予人性特征,使情感表达更为丰富。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孤独与愁苦的主题,反映出女性在社会中承受的压迫与无奈。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揭示了内心的挣扎与对自由的渴望,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花:象征年轻与生命的美好。
- 秋月:象征成熟与思考的深邃。
- 不系舟:象征迷茫与漂泊。
- 禁驾:象征束缚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心如不系舟”比喻了什么?
- A. 身体的疲惫
- B. 心情的漂泊
- C. 春花的美丽
- D. 秋月的冷清
-
诗中提到的“浮沤”是指?
- A. 稳定的事物
- B. 短暂而虚幻的存在
- C. 美好的记忆
- D. 深沉的思考
-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自然之美
- B. 内心孤独与愁苦
- C. 爱情的甜美
- D. 生命的意义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唐婉《钗头凤·世情薄》
诗词对比
朱淑真的《清瘦》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似,均表达了女性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朱淑真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展现内心的愁苦,而李清照则通过对往事的追忆,展现了对爱情的感伤。两者都体现了女性对自由与情感的渴望,但在表达方式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朱淑真诗文集》
- 《宋代女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