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谁结屋,庭宇拟莲龛。
十八阿罗空际现,三千妙谛静中参。
盥手诵华严。
白话文翻译:
是谁在这里建造房屋?庭院仿佛是个莲花的宝座。
十八位阿罗汉在空中显现,三千种妙法在宁静中参悟。
洗手后诵念《华严经》。
注释:
- 谁结屋:指建造房屋的人,表达一种对居所的思考与探寻。
- 庭宇:庭院与房屋,指居住的空间。
- 莲龛:比喻美丽而圣洁的空间,莲花象征着清净和优雅。
- 阿罗:阿罗汉,佛教中已达到解脱的圣者。
- 空际现:在空中显现,表现出一种超脱的境界。
- 三千妙谛:佛教中的三千种法门或道理,象征深奥的佛理。
- 静中参:在安静中思考和参悟。
- 盥手:洗手,表示一种准备或净化的仪式。
- 华严:指《华严经》,是佛教经典之一,强调法界的相互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许英,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歌和佛教思想著称。他的诗作常融入佛教哲理,反映出对人生、宇宙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在清代时期,社会环境较为安定,但文化与宗教思想的碰撞依然激烈。许英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诗歌表达对佛教哲学的体悟与思考。
诗歌鉴赏:
《江南好 其十五 罗汉堂》是一首充满佛教意境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建筑、自然和宗教的描写,展现了深邃的哲理。开篇以“谁结屋”引入,激发读者对居所的思考,居住之地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心灵的归宿。接着提到“庭宇拟莲龛”,莲花象征着纯洁与高尚,暗示着这个地方的神圣和清净。紧接着,诗中提到“十八阿罗”,这些佛教圣者的出现让整个空间充满了神圣与智慧的氛围,强化了佛教的主题。
“静中参”则传达了在宁静中领悟佛法的过程,表现出一种深入内心的思考与领悟。同时,洗手诵《华严经》是一种仪式感,暗示着诗人对佛教教义的尊重与追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令人感受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谁结屋:引发对人类活动与居住环境的思考。
- 庭宇拟莲龛:塑造出一个清净、神圣的居住环境。
- 十八阿罗空际现: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佛教的神圣感。
- 三千妙谛静中参:在宁静中探求深奥的佛理,体现了内心的修行。
- 盥手诵华严:通过洗手、诵经体现出对佛教的敬仰与修行的仪式。
-
修辞手法:
- 比喻:“庭宇拟莲龛”使用比喻,将庭院比作神圣的空间,提升了诗的意境。
- 对仗:全诗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佛教哲理的追求与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宇宙和宗教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屋:象征人类的居所与归属感。
- 莲龛:象征清净与圣洁的空间。
- 阿罗汉:象征佛教理想中的解脱与智慧。
- 华严经:象征着佛教深奥的教义与哲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阿罗汉”指的是什么?
- A. 佛教的圣者
- B. 普通人
- C. 诗人
-
“庭宇拟莲龛”中莲龛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 A. 美丽的房屋
- B. 清净与高贵
- C. 普通的庭院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大乘起信论》:探讨佛教哲理,具有相似的思想深度。
- 《静夜思》:李白的诗作,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比:
- 王维的诗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宁静,但许英的诗则更强调宗教哲理的探寻,两者在意境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佛教与中国文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