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 倚楼忆杭州旧游,寄褚迦陵》
时间: 2025-01-04 13:33: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南好
倚楼忆杭州旧游,寄褚迦陵。
从别后,倏忽几经秋。
忆昔与君初觌面,双峰隔水共扁舟。
此意在心头。
湖山好,何日得重游。
碧海波长思黯黯,吴天云梦远悠悠。
漫倚最高楼。
白话文翻译:
江南的美好,我倚靠在楼上,回忆起与友人褚迦陵在杭州的旧游。自从分别后,转眼之间已经过去了好几个秋天。记得当初我们初次见面时,双峰相隔于水面之上,乘着小舟静静相对。这份情感一直萦绕在心头。湖光山色如此美好,不知何日才能再次重游?碧海的波浪漫漫,思念愈发沉重,吴地的云梦遥远无比。我漫不经心地倚靠在这座最高的楼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倚楼:靠在楼上,表达了一种思念的姿态。
- 褚迦陵:友人的名字,可能是虚构的人物。
- 倏忽:形容时间的快速流逝。
- 觌面:见面。
- 双峰:指的是西湖的山峰,特指杭州的自然景观。
- 扁舟:小舟,指代当时的交通工具。
- 此意在心头:这份思念常驻心间。
- 碧海波长:形容波浪的悠长与美丽。
- 吴天云梦:吴地的天空与云梦,象征着遥远的地方。
典故解析:
- 江南:古代文人常用“江南”来描绘江南水乡的美丽。
- 双峰隔水:表现了杭州的自然风光,常见于古诗中。
- 云梦:源于古代对吴地的称呼,象征着美好而遥远的梦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元昭,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感,融入了浓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作者对杭州的怀念之时,可能是在离开之后对往昔游玩的回忆与感慨,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思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江南好 倚楼忆杭州旧游,寄褚迦陵》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的诗作。诗人以“倚楼”开篇,设置了一个思念的场景,倚靠在楼上,目光远眺,不禁回忆起与友人在杭州的旧游。诗中“从别后,倏忽几经秋”一语,便道出了时光的飞逝与对过往的眷恋。接着,诗人回忆起初见时的场景,“双峰隔水共扁舟”,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更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此意在心头”一句,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抱怨时光流逝,却又希望能再度相聚;“湖山好,何日得重游”更是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诗人以“漫倚最高楼”收尾,显示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仿佛在表明即使环境再美,心中所念却无法得到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对时光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感慨,是一首情感真挚且富有画面感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倚楼忆杭州旧游:诗人倚靠在楼上,沉浸于对杭州旧游的回忆。
- 从别后,倏忽几经秋:自从分别以来,时间悄然流逝,已是好几个秋天。
- 忆昔与君初觌面:回忆起当初与朋友的第一次见面。
- 双峰隔水共扁舟:描绘了西湖的双峰景致,表现友人之间的亲密。
- 此意在心头:这种情感始终萦绕在心头。
- 湖山好,何日得重游:对湖山美景的赞叹,表达重游的渴望。
- 碧海波长思黯黯:大海的波涛象征着长久的思念,情绪低落。
- 吴天云梦远悠悠:吴地的天际与云梦,象征远方的思念。
- 漫倚最高楼:诗人漫不经心地倚靠在高楼上,感叹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波浪,形象而生动。
- 对仗:如“碧海波长”对“吴天云梦”,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情感被赋予了生命,表现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友人的思念为主线,展现了对美好往昔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渴望,情感真挚而深刻,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南:象征着温柔与美好。
- 湖山:代表着自然的壮丽与宁静。
- 扁舟:象征着轻松与自在的生活。
- 碧海波:代表无尽的思念与情感的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提到的“褚迦陵”是什么关系?
- A. 朋友
- B. 家人
- C. 恋人
- D. 陌生人
-
诗中“湖山好”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望
- B. 渴望重游
- C. 对未来的恐惧
- D. 对过去的遗憾
-
“倏忽”是什么意思?
- A. 逐渐
- B. 快速
- C. 缓慢
- D. 决定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但更多的是豪放与洒脱。
- 杜甫《月夜忆舍弟》:侧重于对亲人的思念与关怀,与本诗的友人情感有相似之处,但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收录郑元昭及其他清代诗人的作品。
- 《古典诗词鉴赏》:分析古典诗词的艺术特点与情感表达。
- 《中国文学史》:对清代文学与文化背景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