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闲倚胡床》

时间: 2025-01-17 09:45:22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

与谁同坐。

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

还知么。

自从添个。

风月平分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闲倚胡床
作者: 苏轼 〔宋代〕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
还知么。自从添个。
风月平分破。

白话文翻译:

在闲暇时,我倚靠在胡床上,看到庾公楼外的千朵山峰。
我和谁一起坐在这里呢?明月和清风只有我。
如果有朋友来,唱歌时我一定会和着唱。
你还知道吗?自从添了你这个朋友,
风和月的美好都被我们一同分享了。

注释:

  1. 闲倚胡床:闲闲地倚靠在胡床上,胡床是一种靠背的椅子。
  2. 庾公楼:庾信所建的楼,位于庐山,风景优美,常作为诗人吟咏的场所。
  3. 峰千朵:形容山峰如万朵花般绚丽。
  4. 明月清风:代表自然的美好和宁静的氛围。
  5. 别乘一来:指朋友来访。
  6. 应须和:肯定会一起唱和。
  7. 风月平分破:风和月的美好共享,象征友谊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气,又有细腻的情感,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人物。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生活境遇艰难,但他仍然保持乐观的态度,通过自然景色寄托情感,表达对友谊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点绛唇·闲倚胡床》展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与内心的宁静。全词以“闲倚胡床”开篇,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悠闲自得的情景。接着提到庾公楼外的千朵山峰,表现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中“与谁同坐”引出对友人的思念,反映出诗人渴望与友人共享这份美好。明月和清风的意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清澈,展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而后,诗人提到如果有朋友来访,必定会唱歌相和,体现出他对友谊的珍视与期待。最后一句“风月平分破”更是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整首词意境清新,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闲倚胡床”:诗人处于一种闲适的状态,象征着内心的平静。
    • “庾公楼外峰千朵”: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美的感知。
    • “与谁同坐”:引出对友人的思念,展现孤独感。
    • “明月清风我”:强调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别乘一来”:期待朋友的到来,渴望分享美好。
    • “有唱应须和”:表达诗人热爱生活、乐于交友的态度。
    • “风月平分破”:友谊和自然的美好共同分享,象征情感的丰富。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风月比作朋友,共同分享。
    • 对仗:如“明月清风”,增强了诗词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风月以情感,体现人与自然的互动。
  3.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描绘自然和友谊,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体现了苏轼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胡床:象征闲适与安逸。
  • 庾公楼:代表文化背景与历史传承。
  • 明月清风:象征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
  • 风月:象征友谊的美好与共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苏轼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庾公楼”是指哪个地方? A. 黄州
    B. 庐山
    C. 洛阳
    D. 长安

  3. “明月清风我”中的“我”指的是谁? A. 朋友
    B. 自己
    C. 风月
    D. 山峰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苏轼的《点绛唇·闲倚胡床》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在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上有相似之处,但李白的作品更为豪放,而苏轼的则更显细腻与内敛。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宋代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