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赠赵晦之吹笛侍儿》
时间: 2024-09-19 21:53: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龙吟·赠赵晦之吹笛侍儿
作者: 苏轼 〔宋代〕
楚山修竹如云,
异材秀出千林表。
龙须半翦,凤膺微涨,
玉肌匀绕。
木落淮南,雨睛云梦,
月明风袅。
自中郎不见,
桓伊去后,
知孤负秋多少。
闻道岭南太守,
后堂深绿珠娇小。
绮窗学弄,
梁州初遍,
霓裳未了。
嚼徵含宫,
泛商流羽,
一声云杪。
为使君洗尽,
蛮风瘴雨,
作霜天晓。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楚山和修竹的美丽景色,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中提到的“龙须半翦,凤膺微涨”形象地描绘了山水的灵动;“木落淮南,雨睛云梦,月明风袅”则展现了自然景象的变幻无常。诗人感慨与中郎(指友人)不再相见,感到孤独和惋惜。此外,词中提到岭南太守的美人,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美好事物的易逝。整首词意境深远,情感丰富。
注释
- 楚山: 指楚地的山,象征自然风光。
- 修竹: 高而直的竹子,寓意清雅。
- 龙须: 指龙的须,形容山水的灵动。
- 凤膺: 比喻美丽的胸脯,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
- 云梦: 指云雾缭绕的梦境,象征幻想与真实的交织。
- 中郎: 指中郎将,古代官职,此处指代诗中的友人。
- 桓伊: 典出《汉书》,桓伊为古代名士,寓意离别之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婉约之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北宋时期,时值作者被贬之际,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怀念交织在一起,因而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情的词作。
诗歌鉴赏
《水龙吟·赠赵晦之吹笛侍儿》是苏轼在贬谪生涯中创作的一首词,体现了他在逆境中的豁达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词的开头以“楚山修竹如云”引入,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仿佛让人感受到清新和悠远的气息。接着,词人通过“龙须半翦,凤膺微涨”展现了美丽的意象,令人联想到一个灵动的女子。
在词的中段,作者通过描写季节的变换与个人的情感交织,传达出对友人的思念与惋惜,“自中郎不见,桓伊去后,知孤负秋多少”,这几句道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后半部分,提到“岭南太守,后堂深绿珠娇小”,这里不仅描绘了美人的形象,也隐含了对人生短暂和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苏轼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楚山修竹如云:描绘楚地的山与竹,形容自然风光的秀丽。
- 异材秀出千林表:指独特的材料(才华或美人)从千树万林中脱颖而出。
- 龙须半翦,凤膺微涨:形象地表现出风动竹林,似龙的须与凤的胸部微微起伏。
- 木落淮南,雨睛云梦:木叶飘落,雨后晴空,梦境般的景象。
- 月明风袅:明亮的月光与轻柔的风,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自中郎不见,桓伊去后:表达与友人相见的渴望与失落。
- 知孤负秋多少:感叹孤独与流逝的秋天。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楚山修竹如云”,将山竹比作云,增强了形象性。
- 拟人:如“月明风袅”,赋予自然以人性。
- 对仗:整首词在对仗和音韵上都很讲究,增强了词的音乐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友人的思念,反映了人生的孤独与短暂,表达了苏轼在逆境中依然追求美好与情感的坚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楚山:象征着美丽的自然。
- 修竹:象征清雅与高洁。
- 龙须与凤膺:象征美丽的女子,表现出灵动与妩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词中的“楚山”主要象征什么?
- A. 美丽的自然
- B. 人生的孤独
- C. 深厚的友谊
- 答案: A
-
“龙须半翦,凤膺微涨”中的“龙须”指的是什么?
- A. 人的情感
- B. 自然景象
- C. 风的动感
- 答案: B
-
诗中提到的“岭南太守”象征了什么?
- A. 生活的繁华
- B. 人生的短暂
- C. 自然的美好
-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的另一首著名词作,表现了豪情与壮志。
- 《临江仙·梅》:同样是苏轼的作品,展现了自然与情感的结合。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与苏轼的词相比,李白的作品更加豪放,体现了对人生的洒脱与洒脱的态度。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同样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更加激昂奔放。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和分析,希望你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水龙吟·赠赵晦之吹笛侍儿》这首词的美妙与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