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月夜过旧游地》
时间: 2025-01-05 10:27: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色溶溶,迷离一片,依然月到回廊。数声邻笛,声声调入凄凉。小阁帘深凝素影,恍疑人坐旧西厢。频搔首韶光浪掷,此际堪伤。几回梦绕离堂。及今宵重过,转觉苍茫。欲待去也,恁关心风景难忘。倚遍阑干人独立,清光渐次逼虚窗。忽无端疏钟又动,幽兴偏长。
白话文翻译
夜色如水,迷蒙而朦胧,月光依旧洒在回廊上。几声邻家的笛声,声声带着凄凉的调子。小阁楼的帘子深深垂下,影子如素,恍惚中仿佛又看到昔日的西厢。频频搔首,感叹韶光流逝,此时此刻让人感伤。曾几何时,梦中常回到离堂。如今再回到这里,竟觉得万分苍茫。想要离去,却又难以忘怀这美好的风景。倚着栏杆独自站立,清冷的月光渐渐逼近虚窗。忽然,钟声无端响起,幽静的兴致却愈加悠长。
注释
- 溶溶:形容夜色柔和、迷离。
- 邻笛:邻居的笛声。
- 素影:素色的影子,指的是清淡的影像。
- 韶光:美好的时光。
- 疏钟:稀疏的钟声,指的是遥远的钟声。
典故解析
“西厢”指的是《西厢记》,是元代王实甫创作的著名杂剧,讲述了张生与崔莺莺之间的爱情故事。诗中提到“旧西厢”,表现出对过去情感的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冒禹书(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细腻而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月夜,诗人回到旧游之地,月色引发了他对往昔时光的追忆和感慨,表达了对人事变迁的无奈和对美好记忆的留恋。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描绘月夜景色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绪与情感。开头以“夜色溶溶,迷离一片”描绘出一幅静谧的夜景,月光洒在回廊上,营造了一个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接着,邻笛的声响打破了夜的寂静,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凄凉感,使人不禁联想到往昔的点滴。
“小阁帘深凝素影,恍疑人坐旧西厢”一句,透出诗人对过去情感的思念,似乎在回忆往日的欢愉与失落。诗人频频搔首,感慨青春的流逝,体现出一种无奈与伤感。随着“及今宵重过,转觉苍茫”的转折,诗人意识到时光的流逝使得一切变得模糊而不再清晰。
最后,诗人倚着栏杆,独自面对月光与钟声,幽静的氛围让他更加沉醉于回忆之中。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思考,使读者在感受自然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人生的无常与珍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夜色溶溶,迷离一片”:夜色柔和而朦胧,笼罩着四周。
- “依然月到回廊”:月光依旧洒落在回廊上。
- “数声邻笛,声声调入凄凉”:邻居的笛声传来,带有凄凉之感。
- “小阁帘深凝素影”:小阁楼的帘子落下,影子如素。
- “恍疑人坐旧西厢”:恍惚中似乎看到昔日的人坐在旧西厢。
- “频搔首韶光浪掷,此际堪伤”:频频搔首,感到时光白白流逝,令人伤感。
- “几回梦绕离堂”:曾几何时,梦中常常回到离堂。
- “及今宵重过,转觉苍茫”:如今再度经过此地,感到一片苍茫。
- “欲待去也,恁关心风景难忘”:想离开,却难以忘怀这美丽的风景。
- “倚遍阑干人独立”:倚着栏杆,独自一人站立。
- “清光渐次逼虚窗”:清冷的月光逐渐逼近虚窗。
- “忽无端疏钟又动”:突然间,钟声无端响起。
- “幽兴偏长”:幽静的兴致却愈加悠长。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夜色比作柔和的水,增强了夜晚的美感。
- 拟人:将月光等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增加了诗的情感共鸣。
- 对仗:如“清光渐次逼虚窗”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表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常的感慨,展现了人对时光流逝和美好记忆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夜色:象征着宁静与思索。
- 月光:代表着思念与美好回忆。
- 邻笛:引发情感的共鸣,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 西厢:象征着过往的情感与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夜色溶溶”中的“溶”字意思是:
- A. 流动
- B. 柔和
- C. 混合
-
“欲待去也,恁关心风景难忘”中的“风景”指的是:
- A. 自然景色
- B. 过往的回忆
- C. 当前的环境
-
诗中提到的“西厢”是指哪一部作品?
- A. 《红楼梦》
- B. 《西厢记》
- C. 《庐山谣》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绘了月夜的情景,表达了思乡之情。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则是对亲人思念的表达,两者均通过月光引发情感,但情感的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