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绣佛》
时间: 2024-09-19 20:51: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阳台 绣佛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拓尽翎毛,刺完花卉,生憎满帧春愁。
一事萦怀,才忘又到心头。
济尼索绣鬘陀像,猛思量此诺须酬。
砑缭绫,香要先熏,样要亲钩。
配匀五色长生缕,记鸯摩夙业,迦叶前游。
䌥线飞针,盈盈分外纤柔。
狂夫悄问侬何愿,晕春酥忍笑凝眸。
且添他,幡盖飘飏,水月空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绣花的过程与心情,开头提到用尽了羽毛,刺绣完花卉,满帧的春愁令人厌烦。一件事情在心中萦绕,刚刚忘记又再次浮现。提到绣制佛像的过程,思考着这一承诺必须要兑现。绣制时需要香熏先行,样式要亲自设计。配合五色的长生丝线,回忆起鸳鸯的往日情缘,迦叶的前游。细细的线、飞快的针,显得格外柔美。狂妄的人悄悄询问我所愿望,春光迷离中忍不住笑意盈盈。于是再加上那飘扬的幡盖,水月空灵而幽静。
注释:
- 翎毛:鸟类的羽毛,这里指绣花用的工具。
- 刺:刺绣的动作。
- 生憎:生出厌烦。
- 济尼索:可能是指一种佛教的菩萨形象。
- 鬘陀像:佛教中的某种佛像。
- 砑缭绫:指绣花所用的绫罗。
- 香要先熏:指在绣制之前要先熏香,表示一种仪式感。
- 鸳摩夙业:指过去的情缘。
- 迦叶:佛教中的重要人物。
- 䌥线:细线。
- 盈盈:形容柔美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维崧,清代诗人,字佩衡,号云舫,晚号云舫居士,擅长诗词和散文,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取胜。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复兴交织的时期。诗人通过细腻的绣花过程,表达个人情感与宗教信仰的结合。
诗歌鉴赏:
《高阳台·绣佛》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诗,诗中通过描绘刺绣佛像的过程,将个人内心的愁苦与对信仰的追求交织在一起。开篇“拓尽翎毛,刺完花卉”,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绣花的繁复与麻烦,进而引出作者心中春愁的情绪。诗人不仅在描写技艺,更在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随着诗行的推进,诗人提到“济尼索绣鬘陀像”,此句不仅是对佛教信仰的体现,更是他内心深处对承诺的思考与自我反省。整个绣制过程象征着对美好愿望的追求,也是一种对善美的向往。
诗的后半部分,随着“狂夫悄问侬何愿,晕春酥忍笑凝眸”,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幽默和温情,似乎在提醒人们在追求信仰与美好的同时,也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幽默感。最后的“幡盖飘飏,水月空幽”,更是将诗意推向一种超然的境界,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信仰之间的和谐共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拓尽翎毛,刺完花卉:描绘了刺绣的细致过程,暗示了诗人的苦恼。
- 生憎满帧春愁:表达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忧愁。
- 一事萦怀,才忘又到心头:说明心中烦恼难以释怀。
- 济尼索绣鬘陀像:提及佛教形象,传达信仰的重要性。
- 猛思量此诺须酬:强调承诺的重要性与心中的责任感。
- 砑缭绫,香要先熏:强调绣制前的准备,象征一种仪式。
- 配匀五色长生缕:描绘绣花的色彩绚丽,象征生命的多样性。
- 记鸯摩夙业,迦叶前游:回忆往日情缘,体现对过去的追忆。
- 䌥线飞针,盈盈分外纤柔:细腻的手法体现了技艺的高超。
- 狂夫悄问侬何愿:引入他人目光,增添生活的趣味。
- 晕春酥忍笑凝眸:展现出一种内心的喜悦与幽默。
- 且添他,幡盖飘飏,水月空幽:升华到对美好境界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绣花隐喻人生的追求与信仰。
- 拟人:用“狂夫”来形象化对生活的观察。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绣花这一细致的工艺,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信仰的追求,以及在愁苦中寻找乐趣的态度。诗人不仅在描绘技艺的精湛,更在探索生活与信仰的深刻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翎毛:象征着技巧与细腻。
- 花卉:代表生活的美好与春天的生机。
- 佛像:象征信仰与精神的寄托。
- 香:代表着仪式感,传达出一种尊重与期待。
- 幡盖:象征着祝福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翎毛”是指什么? A. 鱼鳞
B. 羽毛
C. 花瓣
D. 树叶 -
“济尼索”在诗中代表哪种形象? A. 人物
B. 动物
C. 佛像
D. 风景 -
诗中提到的“香要先熏”主要是指什么? A. 生活的气味
B. 绣花的准备工作
C. 心情的愉悦
D. 诗人的愿望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
- 《赠花卿》:杜甫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诗词对比:
- 《庐山谣》:同样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但以壮阔的山水为背景,更具豪放气魄。
- 《赠花卿》:通过对女性的描写,展现生活的另一种细腻情感,情感表现更为直接。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歌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陈维崧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