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五首 其三》
时间: 2024-09-19 20:51: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阳台五首 其三
李慈铭 〔清代〕
琢雪输妍,裁冰比洁,路人争说丰姿。
上苑移来,玉颜独冠芳时。
东风几日无消息,惹昭阳夕照参差。
况禁他杜宇啼残,燕子归迟。
纤桃稚杏纷相笑,奈轻英力弱,乱逐游丝。
不信倾城,无言换取空枝。
还应恋续笙歌梦,便山中落尽谁知。
问能消几度凭栏,几度题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惆怅。诗人用“琢雪输妍”和“裁冰比洁”来形容春天的花朵如同雪和冰一样洁白动人,路人纷纷称赞她们的美丽。春天的花朵从上苑移来,独自盛开,宛如玉颜一般,独占了春天的芳华。东风已经几天没有消息了,夕阳的余晖在昭阳的照耀下显得参差不齐。更何况,杜宇(杜鹃)已经啼声渐弱,燕子归来的时间也变得迟缓。纤细的桃花和稚嫩的杏花在随风摇曳,嬉笑着,但它们的力量却薄弱,任凭游丝般的春风追逐。诗人对此并不相信,倾城之美无言以对,换来的只是空枝。诗人还想继续沉醉在梦中的笙歌之中,但即使山中花落,谁又会知晓。诗人最后感叹,自己能在栏杆前消磨多少时光,又能为此题写多少诗篇呢?
注释
- 琢雪输妍:琢雪,雕刻雪花,形容花朵的美丽。输妍,展现美丽。
- 裁冰比洁:裁冰,切割冰块,比喻花的洁白无瑕。
- 上苑:指皇家园林或公园。
- 玉颜:美丽的面容,形容花的娇艳。
- 东风:春风,象征春天的到来。
- 杜宇:杜鹃,古时常用来比喻悲伤的情感。
- 轻英:指轻盈的花朵。
- 游丝:形容春风轻柔,如同飘动的丝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慈铭(约1780年-约1850年),字春霖,号白山,清代诗人,以词作闻名。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风貌,风格清新脱俗,常蕴含感伤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天,诗人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生命的短暂,写下了对春天花开的赞美和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惆怅。
诗歌鉴赏
李慈铭的《高阳台五首 其三》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命的无常。诗中以“琢雪输妍”和“裁冰比洁”开篇,巧妙地将花朵的美丽与冰雪相比较,突显出春天的鲜活和纯洁。这种对比不仅美化了花朵,也使得春天的到来更具生命力。
接着,诗人通过“东风几日无消息”表达了对春风的渴望,春风象征着希望与新生,但此时却迟迟未至,似乎暗示着春天的短暂和无奈。后面的句子描绘了燕子归来的迟缓与杜宇啼声的消逝,营造了一种逐渐远去的春意,逐步加深了诗中的惆怅感。
“纤桃稚杏纷相笑”则描绘了桃杏花盛开的场景,生动且具有亲和力,但“奈轻英力弱,乱逐游丝”则表现出花朵的脆弱与无力,象征着美丽的事物往往难以持久。诗的最后两句“问能消几度凭栏,几度题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寻,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与惆怅。
整首诗在美与哀愁的交织中,折射出对春天的珍惜与无奈,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琢雪输妍:细致描绘花朵如雪一般的美丽。
- 裁冰比洁:进一步强调花的洁白无瑕。
- 路人争说丰姿:行人纷纷赞美花的姿态,表现出花的魅力。
- 上苑移来:春天的花朵从皇家园林移至眼前。
- 玉颜独冠芳时:花朵在这个季节中独占鳌头。
- 东风几日无消息:渴望东风的到来,暗示春的滞后。
- 惹昭阳夕照参差:夕阳的光辉洒在花朵上,显得不均匀。
- 况禁他杜宇啼残,燕子归迟:杜鹃的啼声渐弱,燕子归来的迟缓增添了惆怅。
- 纤桃稚杏纷相笑:桃花和杏花在春风中轻快地摇曳。
- 奈轻英力弱,乱逐游丝:花虽美丽,却因力量不足而随风飘动。
- 不信倾城,无言换取空枝:不相信美丽会换来实质的拥有,感到孤独与空虚。
- 还应恋续笙歌梦:依然渴望沉醉于美好的梦中。
- 便山中落尽谁知:即使山中花落,又有谁会知晓呢?
- 问能消几度凭栏,几度题诗:诗人感叹自己能在栏杆前消磨多少时光,思考着写下多少诗篇。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琢雪”和“裁冰”比喻花朵的美丽与洁白。
- 拟人:赋予花朵以“争说”的能力,使其更具生动感。
- 对比:将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短暂形成对比,增添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丽的赞美以及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惆怅,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纯洁与美丽。
- 冰:象征清冷与脆弱。
- 东风:象征春天与希望。
- 杜宇:象征悲伤与离别。
- 桃花、杏花:象征青春与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用什么比喻花朵的美丽?
- A. 琢雪
- B. 裁冰
- C. 以上都是
-
诗人提到的燕子归来迟,象征着什么?
- A. 生命的希望
- B. 春天的延迟
- C. 美丽的消逝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快
- B. 惆怅
- C. 愤怒
答案
- C. 以上都是
- B. 春天的延迟
- B. 惆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描绘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 《江雪》(柳宗元):反映孤独与自然景色的结合。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李慈铭的《高阳台五首 其三》更注重描绘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细微变化,而李白则通过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孤独与思乡之情。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均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慈铭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