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微山居八首 其七》

时间: 2025-01-14 13:36:18

炉中无火已多时,早起惟将一衲披。

莫怪山僧常冷淡,夜深无处拾松枝。

意思解释

翠微山居八首 其七

作者: 赵彦端 〔宋代〕


原文展示:

炉中无火已多时,
早起惟将一衲披。
莫怪山僧常冷淡,
夜深无处拾松枝。


白话文翻译:

炉子里已经很久没有火了,
清晨起床只好披上一件袈裟。
不要怪山僧我总是冷淡,
夜深人静时没有地方去捡松枝。


注释:

  • :指炊事用的火炉。
  • :袈裟,僧人所穿的衣服。
  • 莫怪:不要怪。
  • 山僧:指山中的僧人。
  • 冷淡:指冷漠、疏远。
  • 拾松枝:指在夜里捡拾松树的枝条,用于生火。

典故解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山中僧侣的生活状态,表现了他对孤独和清贫的接受。诗中“夜深无处拾松枝”暗示了僧侣的生活简朴,夜晚的孤独更是体现了出家人的清净与寂寞。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赵彦端,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写隐居生活,体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 创作背景:诗作产生于赵彦端隐居山中、追求清净生活的背景下,反映了他对出家生活的真实体验和内心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山中僧侣的生活状态,展现了其内心的宁静与孤独。开头两句写到了火炉的无火和清晨的袈裟,体现出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似乎在暗示他对物质的淡漠和对精神的追求。接下来的两句则直接点出了他内心的孤独,表达了对外界的冷淡与疏离。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将山中僧侣的生活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受到那种“冷淡”背后的无奈与自我安慰。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炉中无火已多时:炉子里已经很久没有火,暗示生活的清贫。
    • 早起惟将一衲披:清晨起床只好披上袈裟,表现出出家人的孤独和简朴。
    • 莫怪山僧常冷淡:不要怪我这个山僧人常常冷漠,表明他对自己状态的理解。
    • 夜深无处拾松枝:夜深人静时没有地方去捡松枝,进一步强调孤独和生活的单调。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无火”“一衲”“冷淡”“拾松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炉、袈裟、松枝等意象,传达出清贫和孤独的生活氛围。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僧侣的生活,表现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反映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象征着温暖与生活的基础,但在诗中却显得冷清,体现出生活的艰辛。
  • 袈裟:代表僧侣身份,体现出一种清净与超然。
  • 松枝:象征着大自然的馈赠,但在夜深时却显得无处可得,强调了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炉中无火已多时”中的“火”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温暖
    • B. 物质的富裕
    • C. 生命的活力
      答案:A
  2. “夜深无处拾松枝”中的“松枝”指的是什么?

    • A. 用于生火的材料
    • B. 诗人的情感寄托
    • C. 自然的美景
      答案:A
  3.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世俗生活的留恋
    • B. 对孤独生活的接受
    • C. 对名利的渴望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春晓》
  •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山水田园的宁静,但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写与心境的和谐,而赵彦端则更加强调出家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物质的超脱。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赵彦端与宋代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