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僮归》
时间: 2024-12-30 22:33:11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僮归
作者: 钱载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僮沈仆于钱,乃祖父以来。
父衍忤我祖,遣去辞其侪。
卅年数飘转,担薪鬻官街。
一日我父起,秋风扫庭槐。
我旁见僮父,泥首堂南阶。
自言有此儿,多病奴已衰。
谅当委沟壑,乞主怜孤孩。
僮留父竟去,去去不复回。
明旦忽有耗,溘然随黄埃。
白话文翻译:
这位仆人沈在我们家,已经是祖父那一辈的事了。
我的父亲对我祖父心怀不满,送走了他,告别了他的同伴。
三十年来几度漂泊,挑着柴火在官街上卖。
有一天我父亲起身,秋风扫过庭院的槐树。
我旁边看见了仆人的父亲,头上沾满泥土,站在堂前的南阶。
他自言自语地说有这样一个儿子,多病的奴仆已经衰老。
想必会被抛弃在沟壑里,乞求主人的怜悯孤独的孩子。
仆人留下父亲却离去,一去不复回。
第二天忽然有了消息,仆人突然随黄尘而去。
注释:
- 僮:指家中的仆人或佣人。
- 衍忤:衍,指父亲;忤,指不合;这里指父亲与祖父不合。
- 卅年:三十年。
- 担薪鬻官街:担着柴火在官街上卖,描述仆人生活的艰辛。
- 秋风扫庭槐:秋天的风吹过庭院的槐树,象征时间的流逝。
- 泥首:头上沾满泥土,象征生活的困顿。
- 乞主怜孤孩:乞求主人的怜悯,表达对未来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载(1643-1713),字孟绶,号静庵,江苏扬州人。清代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厚的情感著称,擅长描写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诗作反映了清代社会下层人民的生活困境,表达了对家族关系与人际情感的深刻思考。通过描写仆人一生的艰辛与最终的离去,展现了人情冷暖与命运无常。
诗歌鉴赏:
《僮归》通过对仆人一生遭遇的描绘,深刻反映了清代社会的阶层分化和人际关系的复杂。诗的开头以“僮沈仆于钱”引入,直接点出仆人的身份,暗示出他在家庭中的地位。从“父衍忤我祖”可以看出,家族关系的紧张不仅仅是血缘的纠葛,更是权利与经济的斗争。三十年的漂泊生活,体现了仆人生活的无奈与艰辛,诗中“担薪鬻官街”生动描绘了他为生计所迫的情景。
秋风的描写不仅为诗歌增添了季节的氛围,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泥首堂南阶”中,仆人的父亲泥土沾身的形象,直观地展现了他生活的窘迫与悲惨的境遇。而“乞主怜孤孩”的呼喊,则是对人性关怀的渴望,突显了人情的冷漠与无奈。
最后,仆人的离去与“明旦忽有耗”的突然消息,形成了情感的高潮,传达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与深刻的社会观察,展现了人们在命运面前的脆弱与孤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僮沈仆于钱,乃祖父以来:仆人沈在此家已久,说明他在家庭中的根深蒂固。
- 父衍忤我祖,遣去辞其侪:父亲与祖父关系不和,遣散仆人,反映家庭内部的矛盾。
- 卅年数飘转,担薪鬻官街:三十年来仆人辗转生涯,挑薪卖火,生活艰辛。
- 一日我父起,秋风扫庭槐:父亲某日起身,秋风来临,暗示季节的变化与人事的流转。
- 我旁见僮父,泥首堂南阶:仆人的父亲站在南阶,沾满泥土,象征着生活的困境。
- 自言有此儿,多病奴已衰:父亲述说儿子多病,生活艰难,情感引人同情。
- 谅当委沟壑,乞主怜孤孩:仆人预感将被抛弃,乞求怜悯,表现出无助与渴望。
- 僮留父竟去,去去不复回:仆人留下父亲却离去,暗示命运的无常。
- 明旦忽有耗,溘然随黄埃:第二天突发消息,仆人如尘土般消逝,表现出生命的脆弱。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卅年数飘转,担薪鬻官街”对仗工整。
- 拟人:秋风“扫庭槐”,赋予自然景象以人的动作,增添诗意。
- 比喻:用“黄埃”比喻生命的渺小与短暂,强化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仆人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思考,反映了社会底层人们的艰辛生活及对温暖关怀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僮:象征低贱的身份,反映社会阶层。
- 秋风:象征季节的变迁与人生无常。
- 泥首:象征生活的困顿,暗示人性的卑微。
- 沟壑:象征被抛弃的命运,隐含无助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卅年数飘转”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 A. 三十年
- B. 四十年
- C. 二十年
-
诗中提到的仆人的父亲身上沾满什么?
- A. 纸
- B. 泥土
- C. 叶子
-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春天的赞美
- B. 对仆人命运的同情
- C. 对战争的反思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
- 《登高》- 杜甫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望》与《僮归》均反映了社会的苦难与个体的无奈,杜甫的诗中更加强调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悲苦,而钱载则更多地聚焦于家庭与个人命运的悲剧。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清代诗歌选》
以上是对《僮归》的全面解析,希望有助于读者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