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观》

时间: 2025-01-17 10:39:24

岂为南宗别,重寻大极墟。

先生蓑好在,止杀语何如?

柏子微风际,梅花细雨余。

十年登阁意,只益鬓毛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云观
作者: 钱载 〔清代〕

岂为南宗别,重寻大极墟。
先生蓑好在,止杀语何如?
柏子微风际,梅花细雨余。
十年登阁意,只益鬓毛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不是为了南宗道教的区别,而是重温那极乐的地方。老师的蓑衣在何处?那些杀戮的言语又能如何呢?柏树在微风中摇曳,梅花在细雨中依旧盛开。十年的登阁之志,换来的只是鬓发的稀疏。

注释:

  • 岂为:难道是为了。
  • 南宗:指的是南宗道教或南宗佛教,具有特定的宗教文化背景。
  • 大极墟:大极是指道教的一个理想境界,墟是指荒地,这里意指理想的境地。
  • 先生:指代老师或前辈,可能是某位道教或佛教的高人。
  • :蓑衣,古代雨具,象征隐士的生活。
  • 止杀:意味着停止暴力或恶言,可能指向某种消极的言语。
  • 柏子:柏树的果实,象征长寿和坚韧。
  • 十年登阁意:十年来登上高阁的志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钱载,清代诗人,以其道教思想和清淡的风格著称。其诗歌常蕴含哲理,充满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他对道教哲理的探索时期,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白云观》是钱载对道教理念的深刻反思。诗中通过对南宗道教的思考,引导读者关注内心的宁静与理想境界的追求。诗的开头用“岂为南宗别”来否定表面的宗教分歧,强调内心的统一与追求极乐的愿望。在接下来的句子中,作者提到“先生蓑好在”,表现出对师长的敬仰以及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柏子微风际,梅花细雨余”描绘了自然景象,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美丽,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悟。最后一句“十年登阁意,只益鬓毛疏”则回顾了诗人十年来的追求,感慨时光流逝与自我意识的觉醒,似乎在说,理想的追求不仅没有带来实质的成就,反而让他感到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

整首诗通过自然意象和对话的形式,深刻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岂为南宗别:强调内心的追求超越宗教的区别。
    • 重寻大极墟:渴望回归理想的境界。
    • 先生蓑好在:表明对师长的追忆与向往。
    • 止杀语何如:对消极言语的思考,体现出一种无奈。
    • 柏子微风际: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内心的宁静。
    • 梅花细雨余:梅花在雨中依旧盛开,象征生命的坚韧。
    • 十年登阁意:十年的追求与反思。
    • 只益鬓毛疏:感慨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蓑”与隐士生活联系,象征隐逸。
    • 拟人:柏子、梅花似乎在与诗人对话,增添情感深度。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对时间、生命和道教思想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柏树:象征长寿与坚韧,代表一种理想的坚持。
  • 梅花:象征高洁与坚韧,代表在逆境中仍能盛开的生命力。
  • 蓑衣:隐士生活的象征,表现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南宗”指的是哪个宗教?

    • A. 北宗佛教
    • B. 南宗佛教
    • C. 道教
    • D. 基督教
  2. 诗中的“十年登阁意”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满足
    • B. 无奈
    • C. 希望
    • D. 喜悦
  3. “柏子微风际,梅花细雨余”中的“细雨”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 A. 暴风
    • B. 温柔
    • C. 寒冷
    • D. 干燥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人生的思考,尤其在离别之际的感慨。李白的《静夜思》则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现乡愁与思念,尽管主题不同,但都是对人生感悟的深刻反映。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道教文化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