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集句》
时间: 2025-01-19 19:53: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怅望送春怀。渐老逢春能几回。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何况清丝急管催。吟断望乡台。万里归心独上来。景物登临闲始见,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失落与惆怅,随着年岁的增长,春天的到来似乎变得愈发稀少。楚城花开,却让人感到离别的愁苦,心中的伤感愈加深重。更何况那急促的乐声催促着我,让我忍不住吟唱,却也在望乡台上断了歌声。无尽的归心在此时此刻愈发强烈,眼前的美景似乎也只是让我徘徊,心中思念如灰烬般漫延。
注释:
- 怅望:感到惆怅而凝视。
- 楚城:指代楚地,即今湖北一带,以其花卉之美著称。
- 清丝急管:形容乐器的声音清脆且急促。
- 吟断:吟唱到一半停止。
- 望乡台:指望故乡的台阶或地方,表达思乡之情。
- 一寸相思一寸灰:相思的情感如同灰烬,意在表达思念的痛苦。
典故解析:
- 楚城:源于楚国,古代名城以美丽的花景著称,常被用来象征离别和思念。
- 望乡台:古代文人常在高处眺望故乡,表现对家乡的思念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涵盖诗、词、散文等,具有独特的个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晚年,正值其经历人生起伏与离别之际,情感更加深沉,感受到岁月流逝带来的愁苦与思乡。
诗歌鉴赏:
这首《南乡子·集句》通过对春天的感慨,引出了对人生、时光、故乡的深刻思考。诗中充满了对春天的期盼与惋惜,随着年岁的增长,作者意识到自己对春天的珍惜与渴望逐渐减少,似乎在喧闹的花海中隐隐感到孤独与离别的痛苦。楚城的美丽花景映衬着心中的愁苦,表面上是对春天的留恋,实则是对人生短暂的感叹。
其中,清脆的乐声与望乡的台,构成了诗中思念的双重意象,乐声催促着归心,而望乡台则是寄托着浓厚的乡愁。诗的最后一句“一寸相思一寸灰”,将思念的痛苦形象化,表达了深远的情感与无奈的哀愁,令人感同身受。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苏轼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怅望送春怀:对春天的惆怅与渴望。
- 渐老逢春能几回:随着年龄增长,春天的到来似乎越来越少。
- 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楚城春花烂漫,却引发了远离的愁苦。
- 何况清丝急管催:更何况急促的乐声催促着我。
- 吟断望乡台:在吟唱中止于望乡的台阶上。
- 万里归心独上来:归心似箭,孤独地升起。
- 景物登临闲始见,徘徊:在高处欣赏美景,却只能徘徊。
- 一寸相思一寸灰:思念如灰烬般痛苦,寸寸相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灰烬,形象生动。
- 对仗:诗句中有明显的对仗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将春天的到来与乐声赋予情感,使其更具人性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在于表达对春天的怀念,对人生的感叹,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情感基调既有惆怅,也有无奈,展现了人生的短暂与思乡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生命与希望,但在诗中却与离别相连。
- 花:美丽的外在,造成内心的伤感。
- 乐声:代表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急促。
- 望乡:思念与归属感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怅望”意指: A. 愉快的期待
B. 感到惆怅
C. 喜欢的眺望 -
“一寸相思一寸灰”中“灰”象征着: A. 光明
B. 思念的痛苦
C. 快乐的回忆 -
“清丝急管”指的是: A. 缓慢的音乐
B. 激昂的乐声
C. 悲伤的旋律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苏轼 vs. 李清照
- 两位诗人都表达了对故乡和人生的思考,但苏轼更倾向于感慨时光的流逝,而李清照则更加细腻地描绘了离别的愁绪。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