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时间: 2025-01-19 19:59:39

前瞻马耳九仙山。

碧连天。

晚云閒。

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

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

小溪鸥鹭静联拳。

去翩翩。

点轻烟。

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

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

意思解释

江城子

作者: 苏轼 〔宋代〕


原文展示

前瞻马耳九仙山,
碧连天。晚云闲。
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
莫使匆匆云雨散,
今夜里,月婵娟。
小溪鸥鹭静联拳,
去翩翩。点轻烟。
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
莫忘使君歌笑处,
垂柳下,矮槐前。


白话文翻译

向前望去,马耳山在九仙山的前面,
碧空如洗,晚云悠闲。
城上的高台,确实是如此的超然。
不要让匆匆的云雨散去,
今夜,月亮多么美丽。
小溪边,鸥鹭静静飞翔,
在那里轻盈地舞动,点缀着轻烟。
人事凄凉,回首往事已是他年。
不要忘记当年你我欢歌笑语的地方,
在那垂柳下,矮槐前。


注释

  • 马耳山: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着理想与超脱。
  • 超然:超脱于世俗之上的状态。
  • 月婵娟:形容月亮的美丽,指明夜晚的宁静。
  • 鸥鹭:指海鸥和白鹭,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人事凄凉:人生的冷清与无奈。
  • 使君:古代对官员的称呼,指代朋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词风格豪放、洒脱,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的描写。

创作背景

《江城子》创作于苏轼的晚年,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反映内心的情感,寄托了对友人的怀念与对过往的追忆。


诗歌鉴赏

《江城子》是苏轼的一首经典词作,充分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情感表达。词中,苏轼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与对人生的感慨。开头提到的“马耳九仙山”,寓意着理想与超脱,展示了词人的志向与追求;而“晚云闲”和“月婵娟”的描写则渲染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意境,给人以心灵上的安慰。

词的后半部分充满了对人事的无奈与叹息,尤其是“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表现出岁月流逝带来的孤独感与对往昔的怀念。最后,苏轼以“莫忘使君歌笑处”结束,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苏轼超然的精神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前瞻马耳九仙山:向前眺望,马耳山在九仙山前面,表达了对远方理想的向往。
  2. 碧连天:形容天空的湛蓝,暗示着无限的可能。
  3. 晚云闲:晚上的云朵悠闲地漂浮,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4. 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高台在城上,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优雅。
  5. 莫使匆匆云雨散:希望不要让短暂的美好消逝。
  6. 今夜里,月婵娟:今夜的月亮多么美丽,传达出一种宁静的美感。
  7. 小溪鸥鹭静联拳:小溪边,鸥鹭静静飞翔,展示了自然的和谐美。
  8. 去翩翩。点轻烟:轻盈的身影与轻烟交织,表现出一种梦幻般的场景。
  9. 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人生的冷清与无奈,回首往事已是他年,流露出对过去的感慨。
  10. 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呼唤对友人曾经欢笑的美好回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意象。
  • 对仗:如“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增强了词的音乐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的情感,增强表达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主要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马耳山: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月亮:象征着美好与宁静,常用于表达思念之情。
  • 鸥鹭:象征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 垂柳与矮槐:常作为怀旧的象征,代表着过往的美好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江城子》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苏轼
    • D) 白居易
  2. 词中提到的“马耳山”象征着什么?

    • A) 现实
    • B) 理想
    • C) 世俗
    • D) 消逝
  3. “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快
    • B) 伤感
    • C) 愤怒
    • D) 幸福

答案:

  1. C) 苏轼
  2. B) 理想
  3. B) 伤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另一经典词作,表达对月亮与人生的思考。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亦表达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江城子》与《水调歌头》:两者均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但《水调歌头》更注重对人事的哲理思考,而《江城子》则更偏向于自然景色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选》
  • 《宋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

通过这些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江城子》的美学价值和情感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