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述怀赠柳先生》
时间: 2025-01-19 22:32: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剪梅 述怀赠柳先生
作者: 尹志平 〔元代〕
一点灵明本寂然。
随通随感,应赴诸缘。
头头认得这些儿,
动也方圆。静也方圆。
日用无私不着边。
清虚消息,此法堪传。
指人顿悟入无为,
行也忘言。坐也忘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内心的明亮与宁静,强调随缘而动、随感而应的生活哲学。诗中提到的“灵明”是指内心的觉悟,虽然本质上是寂静的,但可以随着外界的变化而有所反应。作者能够清楚地理解万物的道理,无论是行动还是静止都是圆满的。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够无私自用,就没有界限。清虚的道理值得传播,指引人们顿悟到无为的境界,无论是在行动上还是静坐中,都可以忘却言语。
注释
- 灵明:指心灵的明晰与觉悟。
- 随通随感:随缘而动,感应外界变化。
- 头头认得:指内心清楚明白。
- 动也方圆,静也方圆:行动与静止都能圆满和谐。
- 无私不着边:无私的行为没有界限。
- 清虚消息:清净虚无的道理。
- 顿悟:瞬间的觉悟。
- 无为:道教哲学中的一种境界,意味着不刻意作为,顺其自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尹志平是元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著称。他的诗作多以哲理和自然为主题,反映出道家思想的影响。
创作背景:这首《一剪梅》是在作者与友人柳先生交往过程中,表达内心感悟和对生活的思考,受到道教思想的启发。
诗歌鉴赏
《一剪梅 述怀赠柳先生》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通过对灵明与无为的探讨,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一点灵明本寂然”便传达了内心的宁静与明亮,这种状态是静谧的,但又能敏锐地感知外界的变化。诗人淋漓尽致地表达了“随通随感”的智慧,强调面对生命中的各种缘分,能够适时应对,而不失去自我。
接下来的“动也方圆,静也方圆”进一步深化了这一观点,说明无论是在行动还是静止中,内心的圆满和谐是关键。诗中提到的“日用无私不着边”则体现了道家思想中的无私精神,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
整首诗具有较高的哲理性和艺术性,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人生的思考,充满了道家思想的韵味,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与反思。其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点灵明本寂然:内心的明亮源自于本质的宁静。
- 随通随感,应赴诸缘:顺应外界的变化而做出反应。
- 头头认得这些儿:对事物的理解清晰明了。
- 动也方圆,静也方圆:无论是行为还是静止都要保持和谐。
- 日用无私不着边:在日常生活中要无私,才能超越界限。
- 清虚消息,此法堪传:清净虚无的道理值得传承。
- 指人顿悟入无为:引导人们顿悟无为的境界。
- 行也忘言,坐也忘言:无论行动还是静坐都无需言语。
修辞手法:本诗采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更加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突显了哲理的深邃。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内心的觉悟与无为的生活哲学,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在纷繁的尘世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清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灵明:象征内心的智慧和觉悟。
- 静:代表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 动:象征外界的变化与人生的动态。
- 无为:道教思想中的理想境界。
这些意象共同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看法,强调在变化中保持内心的清明和宁静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该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追求名利
- B. 内心的宁静与无为的哲学
- C. 对自然的描写
-
“动也方圆”意味着什么?
- A. 行动与静止都是重要的
- B. 行动要有界限
- C. 行动与静止都能达到和谐
-
“灵明”在诗中指的是?
- A. 外在的光明
- B. 内心的智慧与觉悟
- C. 物质的丰盈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by 李白:同样探讨自然与内心的关系。
- 《静夜思》 by 李白:表达对人生和自我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尹志平的《一剪梅》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体现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内心的宁静,但前者更侧重于哲理的探讨,而后者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与情感的寄托。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道家思想与文学》
- 《中国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