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抚梅》
时间: 2025-01-04 10:21: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剪梅·抚梅》
作者:饶芝祥 〔清代〕
绛里仙人白玉环。香满人间。春满人间。
朱禽窗外影檀栾。身是巫山。梦是孤山。
一枝何日到江南。倚遍阑干。数遍阑干。
笛声吹过玉门关。只见春还。不见人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仙女似的女子,手持白玉环,香气弥漫在世间,春天的气息遍布大地。窗外,红色的鸟儿在檀木树下投下影子。我的身影如巫山般遥远,梦境仿佛孤山般孤独。什么时候这枝梅花才能送到江南呢?我倚靠在栏杆上,数着日子。笛声从玉门关传来,只见春天的景象回归,却再也看不见那人影。
注释:
字词注释:
- 绛里仙人:指的是穿着红色衣服的仙女,寓意美丽的女子。
- 白玉环:象征美丽和纯洁的首饰。
- 朱禽:指的是红色的鸟,象征春天的到来。
- 檀栾:檀木树,象征雅致的环境。
- 巫山:传说中的风景名胜,象征遥远和梦幻。
- 玉门关:古代的一个重要关口,象征离别与思念。
典故解析:
- 巫山:与《离骚》中的巫山神女有关,常用来表达对美人的思念。
- 玉门关:在古代诗词中常被用来象征离愁别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饶芝祥,清代诗人,生平不详,诗风多以抒情和描绘自然景物著称,作品常蕴含深厚的情感与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清代,正值诗词繁盛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梅花与春天的景象,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离别的思念。
诗歌鉴赏:
《一剪梅·抚梅》是一首具有浓厚抒情风格的词作,诗中以梅花为主线,结合春天的意象,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爱人的思念。词的开头以“绛里仙人白玉环”描绘出一个美丽动人的女子,立刻将读者的目光吸引到这一形象上,仿佛是春天的化身。而后面的“香满人间,春满人间”则通过对春天气息的描绘,进一步加强了春天与美丽女子的联系,形成一种和谐美好的意境。
接下来的“朱禽窗外影檀栾”,则通过鸟儿的影子增添了生动的气氛,使得整个画面更加鲜活。此时,诗人对于距离的思考开始浮现,“身是巫山,梦是孤山”,不仅表达了孤独与思念,也暗示了现实与梦境之间的差距。而最后几句通过“笛声吹过玉门关”引入了离别的情感,春天虽归,但人却不在,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令人感到无尽的惆怅和思念。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层次感,通过梅花、春天、鸟影等元素,构建了一幅优美而富有情感的画面,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绛里仙人白玉环:美丽女子如仙子般,手持白玉环,突显其高贵与优雅。
- 香满人间。春满人间。:香气和春天的气息弥漫,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
- 朱禽窗外影檀栾。:红鸟的影子映射在窗外,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与生气。
- 身是巫山。梦是孤山。:自我与梦境的对比,表达了孤独与思念。
- 一枝何日到江南。:渴望将梅花送到江南,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倚遍阑干。数遍阑干。:反复倚靠在栏杆上,数着日子,表现出等待的焦急与思念。
- 笛声吹过玉门关。:笛声传来,象征着离别的哀愁。
- 只见春还。不见人还。:春天回归,但人却不再,形成强烈的对比,传达出失落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比作仙人,突显其美丽。
- 对仗:如“倚遍阑干,数遍阑干”,形成和谐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春天和梅花以生命,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梅花与春天的意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离别的深切思念,蕴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纯洁,代表着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 春天:象征希望与生命,反映出诗人的乐观态度。
- 仙人:代表美好与理想,寄托了诗人对美的向往。
- 玉门关:象征离别与思念,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绛里仙人”指的是什么?
A. 仙女
B. 梅花
C. 鸟儿 -
“笛声吹过玉门关”暗示什么情感?
A. 快乐
B. 离愁
C. 期待 -
诗中提到的“江南”象征什么?
A. 乡愁
B. 美好生活
C. 遥远的地方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诗,描绘春天与月夜的美景,与《一剪梅》有相似的情感基调。
- 《红楼梦》中的诗词:同样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思念,风格相近。
诗词对比:
- 饶芝祥的《一剪梅·抚梅》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离别的思念,但前者更具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后者则更多地体现了女性的柔情与忧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