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咏前高山》

时间: 2025-01-19 21:50:53

新得前高一簇山。

清虚洞府,亘古仙坛。

皇天怜我苦奔驰,佚我年高,教我开颜。

暗谢高穹赐我闲。

松间石上,断了追攀。

忻然自得乐无穷,行出堪观。

坐也堪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剪梅 咏前高山
作者: 尹志平 〔元代〕

新得前高一簇山。
清虚洞府,亘古仙坛。
皇天怜我苦奔驰,
佚我年高,教我开颜。
暗谢高穹赐我闲。
松间石上,断了追攀。
忻然自得乐无穷,
行出堪观。坐也堪观。

白话文翻译:

我刚得到这座矗立在前的高山,
它的清幽洞府,宛如古老的仙坛。
苍天怜悯我奔波的苦楚,
让我在年华渐老之际,重新欢笑。
我默默感谢高空赐予我的闲暇。
在松林和石头之间,我已不再追求进取。
我欢欣自得,乐趣无穷,
无论行走还是坐着,都是值得观赏的。

注释:

  • 高山:象征隐逸与高洁,代表诗人向往的理想境界。
  • 清虚:形容山中的环境清幽而虚静。
  • :意为安逸、闲适。
  • 亘古:表示自古以来、历久弥新的意思。
  • 忻然:欢喜、愉悦的样子。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提到的“高山”、“仙坛”等意象,常常在古代文学中用于象征隐士的理想生活和追求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尹志平是元代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咏山表达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反映了在纷繁的世事中对心灵归宿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一剪梅》以“山”为核心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新得前高一簇山”展现了诗人对山的欣喜与归属感,山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心灵的寄托。接着,“清虚洞府,亘古仙坛”则将读者带入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诗人感叹“皇天怜我苦奔驰”,反映出对人生艰辛的感悟与对安逸生活的渴望。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悠然自得的情怀,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最后两句“行出堪观。坐也堪观”则强调了在高山的环境中,无论是行走还是静坐,都是一种享受,体现了诗人心境的豁达与悠然。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是对高山的咏叹,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新得前高一簇山:新近得到一座高山,感到无比欣喜。
    • 清虚洞府,亘古仙坛:山中清幽的洞府,自古以来都是修道者的栖息地。
    • 皇天怜我苦奔驰:苍天对我奔波辛苦的怜惜。
    • 佚我年高,教我开颜:让我在年长时获得安逸,重新欢笑。
    • 暗谢高穹赐我闲:默默感谢天空给我的闲暇时光。
    • 松间石上,断了追攀:在松树和石头之间,已不再追求物质的攀登。
    • 忻然自得乐无穷:心中欢喜,自得其乐,乐趣无穷。
    • 行出堪观。坐也堪观:无论行走还是坐着,都是值得欣赏的美景。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比作心灵的寄托,表现出其重要性。
    • 对仗:如“行出堪观,坐也堪观”,体现了诗歌的韵律美。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安宁与自然的和谐,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高山:象征着理想与超脱的生活状态。
  • 清虚:代表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纯洁。
  • 松间石上:体现了自然的洗礼与心灵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高山”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隐逸生活
    c) 努力奋斗

  2. “皇天怜我苦奔驰”中的“奔驰”指的是什么? a) 旅行
    b) 奔波辛劳
    c) 跑步

  3. 诗的最后一句“行出堪观。坐也堪观”表达了什么? a) 不值得欣赏
    b) 生活处处可观赏
    c) 只有走才能欣赏

答案

  1. b) 隐逸生活
  2. b) 奔波辛劳
  3. b) 生活处处可观赏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维的《终南山》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望岳》:同样描写高山,但更强调壮丽与雄伟,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和人生的忧虑。
  • 王维的《终南山》:强调隐逸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