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五月闻莺二首》
一声初上最高枝,忙杀呕哑百舌儿。
老尽西园千树绿,却怜槐眼正迷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黄莺在五月初鸣叫的景象。它那清脆的歌声响亮地传遍了最高的树枝,惊得其他鸟儿都为之哑口无言。西园里的千树如今已是郁郁葱葱,然而我却对那正在迷离的槐树花瓣情有独钟。
注释:
- 一声初上:指鸟儿的鸣叫声刚刚响起。
- 最高枝:指树木的最高处。
- 忙杀:形容鸟儿被惊扰而变得忙乱。
- 呕哑:形容其他鸟儿因惊吓而无从发声。
- 老尽:指春天即将结束,万物繁茂。
- 西园:指西边的园子。
- 槐眼:槐树的花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梅溪,晚号山人,江苏吴江人,南宋诗人、词人及书法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常常描写田园风光和民俗生活,风格洒脱而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
《五月闻莺二首》创作于五月时节,正值春末夏初,诗人通过描绘黄莺的歌声以及自然景色,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黄莺的鸣叫为切入点,展现了初夏的生机与活力。诗的开头“一声初上最高枝”,生动地描绘了莺鸟在树梢的鸣叫,清脆的声音瞬间抓住了读者的耳朵,仿佛让人置身于那美丽的环境中。接下来的“忙杀呕哑百舌儿”,则将声响的影响扩展到其他鸟类,形象地表现了黄莺的独特魅力和环境的生动。诗的后半部分“老尽西园千树绿”,展现了成熟的景象,千树繁绿象征着生命的繁荣,而“却怜槐眼正迷离”则引发思考,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美好瞬间的怜惜,给予了读者一种淡淡的伤感。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抒情的笔调,表现了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珍贵,深入人心,给人以美的享受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声初上最高枝:描绘了黄莺在树梢初鸣,声音清脆。
- 忙杀呕哑百舌儿:表现其他鸟儿因黄莺的歌声而惊愕,无法发声,显示黄莺的独特地位。
- 老尽西园千树绿:描绘西园内万物生长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繁茂。
- 却怜槐眼正迷离:诗人对槐花的迷恋,传达出对美好事物短暂的感叹。
修辞手法:
- 拟人:将鸟儿的行为赋予人性,表现其惊愕。
- 对仗:诗句之间存在韵律和对称,使得诗歌富有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展现出对当下美好生活的珍惜和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莺:象征春天、生命的活力。
- 百舌儿:其他鸟类,代表生命的多样性和竞争。
- 槐眼:象征美好而短暂的事物,传达出诗人对美的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鸟是什么? a) 百舌鸟
b) 黄莺
c) 燕子 -
“老尽西园千树绿”中的“老尽”指的是? a) 春天结束
b) 夏天开始
c) 秋天到来 -
诗人对槐树的情感是? a) 懊恼
b) 喜爱
c) 无所谓
答案:
- b) 黄莺
- a) 春天结束
- b) 喜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鸟鸣涧》 by 王维
诗词对比:
- 孟浩然的《春晓》同样通过描绘春天的声音和景象,表现出自然的生机与美好,两者皆以鸟类为切入点,但表达的情感与意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