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福塘上》
时间: 2025-01-20 00:37: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光福塘上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指点炊烟隔莽苍,
午餐应可寄前庄。
鸡声人语小家乐,
木叶草花深巷香。
春去已空衣尚絮,
雨来何晚稻初芒。
祗今农事村村急,
第一先陂贮水塘。
白话文翻译:
在远处的苍翠中,我指着炊烟,
午餐时分或许可以寄到前面的庄子。
鸡鸣人语,构成了小村的欢乐,
木叶、草花散发着浓郁的香气,弥漫在深巷之中。
春天已经过去,衣裳上还残留着柳絮,
雨来得太晚,稻田刚刚露出稚嫩的嫩芽。
如今农事紧急,各村都在忙碌,
首先要在水塘里蓄水,以备灌溉。
注释:
字词注释:
- 炊烟:指冒出的烟,表示做饭的气息。
- 莽苍: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 寄前庄:把午餐送到前面的庄子上。
- 小家乐:小村庄中人们的生活乐趣。
- 木叶草花:树叶和花草。
- 深巷:小巷子,指村中较深的巷子。
- 衣尚絮:衣服上还有柳絮,意指春天的残留。
- 芒:稻谷开始抽穗的状态。
- 祗今:至今,表示现在。
- 陂:指田边的堤坝,用来蓄水。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描绘了农村生活的真实景象,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孟勉,号石湖,著名的南宋诗人和词人。他的诗作多描绘田园风光和农民生活,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光福塘上》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及战乱使得许多文人回归乡村,寻求心灵的宁静。诗中表现了农耕生活的忙碌与希望,体现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诗歌鉴赏:
《光福塘上》是范成大的代表作之一,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的生机与农事的紧迫感。首联以“炊烟”和“莽苍”开篇,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乡村午后图景,突显出宁静与忙碌的对比。接着,诗人描绘了小村庄里的欢乐场景,鸡鸣人语,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传递着一种和谐的氛围。
转入下半部分,诗人感叹春天的逝去与雨水的缺乏,稻田刚刚开始抽穗,农事的紧迫感更加明显。通过“衣尚絮”和“雨来何晚”的描绘,诗人将时光的流逝与农作的周期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对农业的关注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展现了范成大作为一位农民诗人的深厚情感。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乡村生活的赞美,更是对农民辛勤劳动的真实写照,反映了诗人对土地的深情厚谊与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指点炊烟隔莽苍:远处炊烟袅袅,映衬出苍翠的自然景色。
- 午餐应可寄前庄:在这个宁静的午后,或许可以将午餐送到前面的庄子。
- 鸡声人语小家乐:鸡鸣声与人们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小村庄的乐趣。
- 木叶草花深巷香:树林的叶子和草花散发着芬芳,香气弥漫在深巷中。
- 春去已空衣尚絮:春天已经过去,衣服上仍沾着柳絮,象征着春天的遗留。
- 雨来何晚稻初芒:雨水来得太晚,稻田刚刚显露出嫩芽,反映出农事的急迫。
- 祗今农事村村急:如今各村的农事都显得紧迫。
- 第一先陂贮水塘:首先要在水塘里蓄水,以保证灌溉的需要。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炊烟”“莽苍”比喻乡村生活的宁静和自然的美。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例如“鸡声人语”。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相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尊重,反映出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炊烟:象征着家庭的温暖与日常生活。
- 鸡声:代表着乡村的生活气息。
- 木叶草花:自然的美与乡村的生机。
- 衣尚絮:春天的遗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水塘:农田的生命源泉,象征着对自然的依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炊烟”主要指什么? A. 烟火
B. 做饭的烟
C. 烟雾 -
“雨来何晚稻初芒”中“芒”指的是什么? A. 稻谷的抽穗
B. 芒草
C. 稻田的水 -
诗中描绘的生活场景主要是在哪个地方? A. 城市
B. 乡村
C. 水边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田园乐》白居易
诗词对比:
- 范成大的《光福塘上》与白居易的《田园乐》皆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但范成大的作品更侧重于生活的细节和农事的紧迫,而白居易则更强调田园的宁静与诗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范成大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