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裴仲谟》

时间: 2024-12-31 13:51:45

十年淮海闲居草,偶遣儿童次第成。

方愧贫家矜敝帚,忽蒙邻壁借余明。

文昌但愿花前老,张翰何须身後名。

移病阖门参拜阻,卧听车马去来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答裴仲谟
作者:秦观 〔宋代〕

十年淮海闲居草,
偶遣儿童次第成。
方愧贫家矜敝帚,
忽蒙邻壁借余明。
文昌但愿花前老,
张翰何须身後名。
移病阖门参拜阻,
卧听车马去来声。

白话文翻译

十年来我在淮海闲居,
偶尔让孩子们逐渐长大。
我只感到贫穷家庭的羞愧,
突然蒙邻居的墙壁借来一些光明。
文昌星愿我在花前安度晚年,
张翰又何必在身后追求名声?
因病闭门不去参拜,
卧床听着车马往来的声音。

注释

字词注释:

  • 淮海:指淮河和海,特指淮河流域地区。
  • 儿童:指小孩。
  • 矜敝帚:形容贫穷家庭的贫乏与羞愧,矜是感到羞愧,敝帚是破旧的扫帚。
  • 余明:指借来的光亮。
  • 文昌:指文昌星,传说中文人的守护星。
  • 张翰:张翰是指古代的一个文人,他追求名声,诗人借此表明自己不为名声所累。
  • 移病:因病而改变的生活状态。
  • 阖门:关门,指闭门不出。

典故解析:

  • 文昌:古代文人信仰的神明,代表学问和文采。
  • 张翰:东晋名士,以高洁著称,诗人以此反衬自己的淡泊名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他的词风婉约、细腻,擅长抒情,表达个人情感和生活感悟。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秦观晚年,在淮海隐居期间。诗人因生计困窘和身体不适,选择了隐居生活,反映了他对名利的淡薄以及对平淡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次韵答裴仲谟》是一首反映秦观内心生活的诗作。全诗通过描绘自身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名利的淡薄与对安宁生活的追求。诗的前四句描述了诗人十年来的闲居生活,虽是贫穷却自有一番宁静。诗人以儿童的成长来象征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自己在岁月中逐渐失去的理想和追求。

后四句则转向对文人理想的思考,诗人希望能在花前安度晚年,而不必追求张翰那样的名声。这种思想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以及对内心平静的渴望。最后两句以“阖门”与“听车马声”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隔绝世俗喧嚣的感觉,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秦观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人生的深沉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十年淮海闲居草:十年来我在淮海地区过着悠闲的生活。
  2. 偶遣儿童次第成:偶尔让孩子们逐渐长大,暗示时间的流逝。
  3. 方愧贫家矜敝帚:感到贫穷的家庭让人羞愧,形象地表达了生活的困窘。
  4. 忽蒙邻壁借余明:突然得到邻居的光明照耀,象征着生活中偶尔的希望。
  5. 文昌但愿花前老:希望在文昌星的庇佑下安静地度过晚年。
  6. 张翰何须身後名:张翰追求名声,而我不需要这样的荣华富贵。
  7. 移病阖门参拜阻:因病而关门不出,无法去参拜他人。
  8. 卧听车马去来声:躺着听着外面车马的声音,感受到世俗的喧嚣。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文昌但愿花前老,张翰何须身后名”,对比出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 隐喻:邻居的光明象征着生活中的小确幸与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名利的淡薄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考与对平凡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儿童:象征着希望与未来,也代表着生命的延续。
  2. 文昌:象征着学问和理想,诗人对文人理想的追求。
  3. 车马声:代表世俗的喧嚣,形成与内心宁静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文昌”指的是? A. 一颗星星
    B. 一位文人
    C. 一种疾病
    D. 一种植物

  2. 填空题:诗人通过描绘儿童的成长来象征____的流逝。

  3. 判断题: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名利的渴望。(对/错)

答案:

  1. A
  2. 时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江雪》柳宗元

诗词对比:

  • 比较秦观的《次韵答裴仲谟》和李白的《静夜思》,两首诗都在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但秦观更强调内心宁静与淡泊名利,而李白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