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莘老》
时间: 2025-01-17 09:50: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莘老
作者: 秦观
童子何知幸最深,
父班籍湜奉登临。
挟经屡造芝兰室,
挥尘常聆金玉音。
黄卷香焚春晼晚,
绛纱人散夜萧森。
明朝只死丝纶下,
回首青云万里心。
白话文翻译:
这位年轻的学生何曾知道自己是如此幸运,
因父亲的功名在这里得以登高。
我常常捧着经典,造访那芳香的书室,
在书房中,时常听到金玉般的声音。
书卷的香气在春天的傍晚中飘散,
绛纱帷幕下,人们在夜色中悄然离去。
明天我将面对丝绸的文书而死去,
回首时,心中仍然向往那万里青云。
注释:
- 童子:年轻的学生。
- 幸:幸福,幸运。
- 班籍:指父亲的功名。
- 湜:通“是”,这里指父亲的地位。
- 挟经:手持经典。
- 芝兰室:比喻书房,芝兰象征高洁的品德。
- 黄卷:书卷,古代书籍的代称。
- 绛纱:红色的纱帘。
- 丝纶:古代指文书,象征着学业和仕途。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芝兰室”象征着书香门第,反映出诗人对读书的热爱与崇尚。诗中父亲的地位与学生的幸运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世代相传的书香文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观(1049-1100)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风格著称,属于“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自然、人生的感悟,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秦观的求学和仕途阶段,表达了对父亲的感激及对学业的热忱,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不安与思考。
诗歌鉴赏:
《奉和莘老》是一首充满书卷气息和人生哲思的诗。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读书的热爱,描绘了书房的情景与学习的氛围。开头两句,诗人以“童子”的身份自谦,强调自己的幸运与父亲的成就,这样的对比不仅展示了父子之间的情感,也折射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接下来的几句通过细腻的描绘,呈现出学习过程中的宁静与美好,尤其是“黄卷香焚”一句,生动地展现了书卷散发的芬芳以及学习的乐趣。最后两句则转向对未来的思索,表达了对学业和仕途的焦虑,体现出对理想的追求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书卷的热爱,又有对未来的憧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构建了一个生动的学习场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童子何知幸最深:年轻的学生并不知自己有多幸运。
- 父班籍湜奉登临:因父亲的功名,得以在此地高升。
- 挟经屡造芝兰室:我常捧经典,访问那书香之地。
- 挥尘常聆金玉音:在书房中,听到如金玉般的声音。
- 黄卷香焚春晼晚:书卷的香气在春天的傍晚飘散。
- 绛纱人散夜萧森:绛纱下,人们在夜色中悄然离去。
- 明朝只死丝纶下:明天我将面对文书而死去。
- 回首青云万里心:回首时,心中向往那万里青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书房比作“芝兰室”,强调书香气息。
- 对仗:诗句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围绕着对学习的热爱、对父亲的感激以及对未来的不安与追求,展现了人生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童子:象征年轻与求知的渴望。
- 芝兰室:象征书香与高洁的品德。
- 黄卷:象征知识的积累与学习的过程。
- 丝纶:象征学业与未来的憧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童子何知”意指: a) 学生很聪明
b) 学生对自己的幸运不自知
c) 学生对未来很有信心 -
“黄卷香焚”描绘的是: a) 书卷散发的香气
b) 春天的花香
c) 夜晚的萧条 -
明天诗人将面对: a) 考试
b) 文书与死去
c) 家庭的期望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将进酒》:同样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理想追求,但情感更为激昂。
- 《春望》:反映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情感基调更加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秦观研究相关论文与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