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凉》

时间: 2024-12-29 17:51:31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携杖来追柳外凉,
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
风定池莲自在香。

白话文翻译:

我手持拐杖,来到柳树外面追寻那一丝凉意,
在画桥南边的胡床上倚靠,静静休息。
皎洁的月光下,船上的笛声时断时续地响起,
微风停息,池塘里的莲花散发着悠然的香气。

注释:

  • 携杖:携带拐杖,表示行动缓慢或年迈的状态。
  • 追凉:追求凉爽的感觉。
  • 画桥:一种装饰华丽的桥,常见于园林。
  • 胡床:一种用竹子或木头制成的简易坐具。
  • 船笛:指在船上吹的竹笛,声音悠扬动听。
  • 参差:形容声音的起伏变化。
  • 池莲:池塘中的莲花,常象征清雅和高洁。

典故解析:

该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反映了宋代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与享受生活的态度。诗中描绘的场景和情感,常常出现在文人诗歌中,体现了“闲适”“恬淡”的人生态度。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号淮海,宋代著名词人。他的词风清新婉约,常描写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具有浓厚的抒情性。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代,正是文化繁荣、文人相聚之时,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自己闲适的生活态度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纳凉》是一首典雅的抒情诗,充满了夏日的清凉和宁静。开篇“携杖来追柳外凉”,描绘了作者手持拐杖,悠然自得地走在柳树边,追寻那一丝清凉,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生活场景,还隐含了一种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接下来的“画桥南畔倚胡床”则表现了诗人寻求宁静的心态,倚靠在胡床上,享受这一刻的惬意。

第三句“月明船笛参差起”,月光照耀下,船上的笛声时而响起,时而停歇,营造出一种轻松、悠然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夏夜的清幽与诗人的愉悦。而最后一句“风定池莲自在香”则通过池塘中的莲花,传达了一种自然的香气与和谐的气息,突显出宁静的夏夜让人心旷神怡,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抛诸脑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生动的意象,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享受,表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携杖来追柳外凉:诗人手持拐杖,象征着岁月的流逝,走到柳树外,意在寻找清凉。
    • 画桥南畔倚胡床:在华丽的画桥旁,倚靠在简单的胡床上,展现了一种对自然与生活的体验。
    • 月明船笛参差起:月光下,船上的笛声起伏不定,增添了诗的音乐感和动感。
    • 风定池莲自在香:风停了,池塘里的莲花散发着香气,营造出宁静而和谐的氛围。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自然中的景象,营造出闲适的心境。
    • 对仗:如“船笛”“池莲”,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主题思想:全诗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向往,表现了一种闲适、恬淡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象征着清凉、舒适,反映了人的内心渴望。
  • :常常与柔和、婉约的情感相联系,象征着生命的柔美与脆弱。
  • 月明:象征了宁静与光明,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宁静。
  • 船笛:代表音乐的悠扬与生活的愉悦。
  • 池莲:象征高洁、清雅,体现了自然的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秦观的字是什么?
    A. 少游
    B. 观
    C. 明月

  2. 诗中提到的“胡床”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坐具
    C. 一种桥

  3. 诗中描绘的主要场景是?
    A. 柳树下
    B. 船上
    C. 池塘边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描写了月夜下的宁静与孤独。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自然景色的描绘。
  • 诗词对比

    • 比较秦观的《纳凉》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描绘了月夜的场景,但秦观更侧重于宁静的享受,而杜甫则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白与他的诗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