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仲至侍郎》
时间: 2025-01-01 13:02: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王仲至侍郎
秦观 〔宋代〕
螭口清漪下玉栏,隔花时听鸟关关。
酒行寒食清明际,人在蓬壼阆苑间。
天近省闱卿月丽,春偏戚里将星闲。
忽思归去焚香坐,静取楞严看入还。
白话文翻译:
在玉栏杆下,清澈的漪波荡漾,隔着花儿,时而听见鸟儿在欢唱。
正值寒食节,酒杯在清明时节流转,人在蓬莱仙境中游玩。
天色渐近,省闱里卿的月光明媚,春天里,偏偏在戚里将星显得悠闲。
忽然想到要回去焚香坐禅,静静地看着《楞严经》,入定归还。
注释:
- 螭口:指龙头,常用于形容美丽的景致或建筑。
- 清漪:清澈的波纹。
- 关关:鸟鸣声。
- 寒食:寒食节,指春秋时期的一个传统节日。
- 蓬壼:指神仙居住的地方,象征着理想的境地。
- 省闱:指朝廷或科举考试的场所。
- 戚里:指春天的时节,常用来形容春光明媚。
- 楞严:指《楞严经》,佛教经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号淹然,祖籍河南,后迁居汴京。秦观是北宋著名的词人之一,以其婉约派风格著称。他的词作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常常反映出个人的抒情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秦观的晚年,正值他在仕途上遭遇挫折时期。诗中融合了春天的美景与个人的思考,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秦观的《次韵王仲至侍郎》通过清丽的词句描绘了一个春日的美景。首联“螭口清漪下玉栏,隔花时听鸟关关。”以生动的景象引入,清澈的水波与玉石栏杆相映成趣,鸟儿的鸣叫声穿过花丛,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美好的氛围。此时,诗人似乎沉浸在自然的怀抱中,心境宁静。
接下来的“酒行寒食清明际,人在蓬壼阆苑间。”描绘了寒食节的欢乐场景,诗人与友人们举杯畅饮,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对“蓬壼阆苑”的提及,不仅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第三联“天近省闱卿月丽,春偏戚里将星闲。”借助省闱的月光与春天的闲适,揭示了诗人对官场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思考。此时,虽然春光明媚,但诗人的心中却有着淡淡的惆怅。
最后一句“忽思归去焚香坐,静取楞严看入还。”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回到宁静的内心世界,焚香静坐,研读佛经,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整首诗在优美的意象中流露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现实的思考,展现了秦观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螭口清漪下玉栏:描绘了碧水荡漾,栏杆映衬的美丽景象。
- 隔花时听鸟关关:透过花丛,听见鸟儿欢快的歌唱,营造出春日的生机。
- 酒行寒食清明际:提到寒食节与清明节的相逢,表现出节日的氛围。
- 人在蓬壼阆苑间:借用神话中的仙境,表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天近省闱卿月丽:描述省闱月色的美丽,暗示诗人与官场的关联。
- 春偏戚里将星闲:春天的悠闲与戚里将星的闲适,反映诗人的情感。
- 忽思归去焚香坐: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思考与向往。
- 静取楞严看入还:通过阅读佛经,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安定。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酒行寒食”和“人在蓬壼”,形成对称的结构。
- 比喻:用“蓬壼阆苑”比喻理想的生活境界。
- 拟人:鸟鸣声的描绘让自然景象生动起来。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渴望归隐的情感,展现了宁静自然与内心平和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螭口:象征美丽与灵动。
- 清漪:象征内心的宁静。
- 蓬壼阆苑:象征理想的生活境界。
- 楞严:象征智慧与内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 A. 中秋
B. 寒食
C. 端午 -
“隔花时听鸟关关”中的“关关”指的是? A. 风声
B. 鸟鸣
C. 水声 -
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态度是? A. 否定
B. 渴望
C. 忽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秦观的诗更注重描绘自然景色,展现内心的宁静,而李清照则更突出女性的情感与细腻的心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秦观诗词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